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输配电工程、电力网及电力系统论文--电力系统的调度、管理、通信论文

PMU动态性能检测装置的研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15页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3页
    1.3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第13页
    1.4 课题结构安排第13-14页
    1.5 本章小结第14-15页
第2章 PMU动态性能检测装置功能实现第15-23页
    2.1 PMU动态性能检测装置概述第15-17页
        2.1.1 检测方法选择第15-16页
        2.1.2 检测装置的主要功能和特点第16-17页
        2.1.3 检测装置的性能指标第17页
    2.2 PMU动态性能检测所需波形实现第17-22页
        2.2.1 谐波叠加功能实现第17-18页
        2.2.2 调幅和调频波形实现第18-20页
        2.2.3 波形仿真功能实现第20-22页
    2.3 本章小结第22-23页
第3章 PMU动态性能检测装置的硬件设计第23-43页
    3.1 硬件系统整体构架第23-24页
    3.2 DSP最小系统设计第24-26页
        3.2.1 电源电路设计第24页
        3.2.2 时钟电路设计第24-25页
        3.2.3 复位电路设计第25-26页
        3.2.4 JTAG电路设计第26页
    3.3 通信控制模块电路设计第26-31页
        3.3.1 GPS接收模块通信接口电路设计第26-28页
        3.3.2 以太网通信接口电路设计第28-30页
        3.3.3 双口RAM与DSP通信接口电路设计第30-31页
    3.4 波形产生模块电路设计第31-36页
        3.4.1 D/A转换电路设计第32-34页
        3.4.2 信号调理电路设计第34-35页
        3.4.3 抗干扰电路设计第35-36页
    3.5 高速功放电路设计第36-38页
        3.5.1 电压功放电路设计第36页
        3.5.2 电流功放电路设计第36-38页
    3.6 过载保护电路设计第38-41页
        3.6.1 过压检测电路设计第39页
        3.6.2 过流检测电路设计第39-40页
        3.6.3 逻辑控制电路设计第40-41页
    3.7 本章小结第41-43页
第4章 PMU动态性能检测装置的软件设计第43-63页
    4.1 软件系统整体构架第43-44页
    4.2 DSP软件开发环境介绍第44-45页
    4.3 通信控制模块程序设计第45-57页
        4.3.1 通信控制模块主程序设计第45-46页
        4.3.2 GPS报文串口接收中断程序设计第46-49页
        4.3.3 CS8900A以太网控制器驱动子程序设计第49-56页
        4.3.4 GPS秒脉冲中断程序设计第56-57页
    4.4 波形产生模块程序设计第57-62页
        4.4.1 波形产生模块主程序设计第58页
        4.4.2 GPS秒脉冲同步中断程序设计第58-60页
        4.4.3 定时波形产生中断程序设计第60-62页
    4.5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5章 检测装置调试与结果分析第63-81页
    5.1 检测装置总体调试第63-65页
        5.1.1 硬件调试第63-64页
        5.1.2 软件调试第64-65页
    5.2 试验结果与误差分析第65-80页
        5.2.1 检测装置静态输出性能测试第68-71页
        5.2.2 检测装置输出信号与GPS秒脉冲同步性测试第71-72页
        5.2.3 检测装置输出突变信号功能测试第72-74页
        5.2.4 检测装置输出仿真波形和调幅调频波形测试第74-77页
        5.2.5 检测装置模拟输出故障波形测试第77-80页
        5.2.6 误差分析第80页
    5.3 本章小结第80-81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81-83页
    6.1 总结第81-82页
    6.2 展望第82-83页
参考文献第83-85页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说明第85-86页
致谢第86-87页
附录第87-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规模无线光MIMO系统的信道非互易补偿矫正模型和天线选择研究
下一篇:复杂料液中多金属的综合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