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各项工程与工种论文--基础工程论文--桩基、打桩工论文

HUC组合钢板桩的受力性能分析及施工措施控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18页
    1.1 引言第13页
    1.2 钢板桩的研究背景及现状第13-17页
    1.3 本文的研究意义第17页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7-18页
第二章 HUC组合型钢板桩的计算理论第18-26页
    2.1 板桩挡土墙的设计依据第18页
    2.2 墙后土压力的应力分析第18-21页
        2.2.1 短期-总应力分析第18-19页
        2.2.2 长期-有效应力分析第19-20页
        2.2.3 墙后水压力的应力分析第20-21页
    2.3 板桩挡土墙设计方法的选择第21-23页
        2.3.1 钢板桩的极限状态分析第21页
        2.3.2 钢板桩的自由(固定)支承设计第21-23页
    2.4 板桩墙设计时的注意事项第23-25页
        2.4.1 安全系数第23页
        2.4.2 设计弯矩应力第23-24页
        2.4.3 钢板桩挡土墙支撑设计第24-25页
    2.5 本章小结第25-26页
第三章 组合型钢板桩刚度的中性轴位置变化关系第26-36页
    3.1 基本力学假定第26-27页
    3.2 组合钢板桩的材料力学特性第27-29页
    3.3 惯性矩和惯性矩的平行移轴公式第29-30页
    3.4 组合钢板桩理想桩墙的惯性矩第30-31页
    3.5 组合钢板桩的锁扣摩擦对刚度的影响第31-35页
        3.5.1 组合梁力学特点第31-33页
        3.5.2 锁扣间的接触摩擦问题第33-34页
        3.5.3 锁扣摩擦对刚度的影响第34-35页
    3.6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四章 HUC组合型钢板桩的刚度特性分析第36-53页
    4.1 同一荷载不同摩擦系数的影响第36-41页
    4.2 不同荷载同一摩擦系数的影响第41-45页
        4.2.1 刚度系数为 30k N/mm时的位移图第41-44页
        4.2.2 刚度系数为 30k N/mm的应力图第44-45页
    4.3 组合型钢板桩刚度随曲率的变化第45-51页
        4.3.1 截面曲率反算模型第45-47页
        4.3.2 不同荷载下组合钢板桩的位移变化第47-49页
        4.3.3 组合钢板桩与钢板桩的刚度对比第49-51页
    4.4 不同计算方法的刚度变化值第51-52页
    4.5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板桩的施工控制措施第53-60页
    5.1 锁扣间止水措施的选择第53-55页
        5.1.1 密封剂工作原理第54页
        5.1.2 密封剂的使用方法第54-55页
        5.1.3 焊接密封方法第55页
    5.2 HUC组合钢板桩施工注意事项第55-57页
        5.2.1 HUC组合钢板桩适应范围第55页
        5.2.2 打桩体系的选择第55-56页
        5.2.3 导向架的作用第56-57页
    5.3 施工过程措施及解决方案第57-59页
        5.3.1 H型桩的施工及垂直度控制第57-58页
        5.3.2 U型板桩沉桩控制第58页
        5.3.3 转角桩、封闭桩、跟桩控制第58-59页
    5.4 本章小结第59-60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60-62页
    6.1 结论第60-61页
    6.2 展望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66-67页
附录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专利第67-68页
附录C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做的专业相关项目第68-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深基坑支护中软基旋喷桩加固方案优化
下一篇:TBAB水合物蓄冷特性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