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隧道工程论文--隧道施工论文--施工方法论文

高烈度地震区山岭隧道典型洞口形式地震动力响应研究

致谢第1-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9页
目录第9-12页
第1章 绪论第12-20页
   ·引言第12页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12-13页
   ·一般洞口震害情况示例第13-14页
   ·国内外研究情况简述第14-17页
   ·研究思路第17-20页
     ·问题的提出第17-18页
     ·主要研究内容第18页
     ·章节的安排第18-19页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2章 隧道与地下结构抗震减震基本理论第20-34页
   ·引言第20页
   ·隧道与地下结构抗震减震研究方法第20-26页
   ·有限差分法的基本原理第26-28页
   ·FLAC3D软件动力计算原理第28-33页
     ·FLAC3D动力计算基本原理第28-30页
     ·FLAC3D动力计算方法第30-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山岭隧道洞口段动力响应研究第34-76页
   ·引言第34页
   ·成兰线太平隧道工程概述第34-42页
     ·工程概况第34-35页
     ·地形地貌第35页
     ·地层岩性第35-38页
     ·地质构造第38-40页
     ·水文地质特征第40页
     ·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第40-42页
     ·环境工程地质第42页
   ·计算模型第42-50页
     ·地震非线性动力分析的基本假定第42-43页
     ·隧道模型第43-44页
     ·模型材料参数第44-45页
     ·边界条件处理第45-46页
     ·地震波的选取第46-48页
     ·地震波波谱分析第48-49页
     ·监测点布置第49-50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50-74页
     ·初始应力状态第50-51页
     ·加速度时程分析第51-56页
     ·加速度频谱分析第56-59页
     ·速度时程分析第59-67页
     ·位移时程分析第67-74页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4章 洞口段隧道衬砌断面形式对比研究第76-100页
   ·引言第76页
   ·不同断面形式的隧道模型第76-78页
   ·计算结果分析比较第78-99页
     ·初始应力场第78-79页
     ·加速度时程比较第79-83页
     ·加速度频谱比较第83-85页
     ·速度时程比较第85-91页
     ·位移时程比较第91-96页
     ·应力分布图比较第96-99页
   ·本章小结第99-100页
第5章 山岭隧道受偏压作用时的动力响应研究第100-132页
   ·引言第100页
   ·计算模型第100-104页
     ·偏压洞口段地质情况第100-101页
     ·隧道模型第101-102页
     ·模型材料参数第102页
     ·边界条件处理第102-103页
     ·监测点布置第103-104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104-130页
     ·初始应力分析第104-106页
     ·应力分析第106-118页
     ·位移分析第118-126页
     ·速度及加速度时程分析第126-130页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132-134页
   ·结论第132-133页
   ·展望第133-134页
参考文献第134-138页
作者简历第138页
硕士期间参加过的科研项目第138-14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142页

论文共14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物联网环境下智能交通系统模型设计及架构研究
下一篇:空间预应力束作用下箱梁横向应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