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第二节 税收遵从度的基本概念 | 第11-13页 |
一、概念区分 | 第11页 |
二、税收遵从与不遵从的分类 | 第11-13页 |
第三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4页 |
二、国内文献综述 | 第14-17页 |
三、文献评述 | 第17页 |
第四节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8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7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第五节 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一、可能的创新点 | 第18页 |
二、不足之处 | 第18-19页 |
第二章A-S模型理论框架下的税收遵从度研究 | 第19-26页 |
第一节A-S逃税经典模型 | 第19-21页 |
一、A-S模型的基本内容 | 第19-20页 |
二、A-S模型评述 | 第20-21页 |
第二节 遵从成本的A-S模型扩展 | 第21-25页 |
一、税收遵从成本的内涵分析 | 第21-22页 |
二、A-S模型理论框架下的税收遵从成本分析 | 第22-25页 |
第三节 总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行为经济学视角下的税收遵从度研究 | 第26-36页 |
第一节 行为经济学视角——社会因素 | 第26-28页 |
一、文化氛围 | 第26-27页 |
二、道德——纳税人感知 | 第27页 |
三、对政府的认同度 | 第27-28页 |
第二节 行为经济学视角——税制因素 | 第28-32页 |
一、税法的设计是否公平 | 第28页 |
二、税法的设计是否合理 | 第28-32页 |
第三节 行为经济学视角——征管策略因素 | 第32-36页 |
一、税收宣传 | 第32-33页 |
二、征管过程中的激励制度 | 第33页 |
三、预缴机制 | 第33-36页 |
第四章 税收遵从度影响因素的数理分析 | 第36-44页 |
第一节 纳税意愿与纳税决策的关系判定 | 第36-38页 |
一、非理性因素对纳税意愿的影响 | 第36页 |
二、纳税人的决策特点 | 第36-37页 |
三、纳税决策与纳税意愿的函数关系 | 第37-38页 |
第二节 纳税意愿函数的构建 | 第38-41页 |
一、模型因素的汇总及初步变形 | 第38-39页 |
二、模型非理性因素部分的进一步分析及变形 | 第39-41页 |
第三节 结论 | 第41-44页 |
一、模型的总结 | 第41-42页 |
二、模型的现实拓展——自然人与法人的决策差异 | 第42-44页 |
第五章 提高税收遵从度的政策建议 | 第44-52页 |
第一节 社会视角:营造良好的税收文化氛围 | 第44-47页 |
一、发挥社会舆论的积极作用 | 第44页 |
二、发挥道德感知的积极作用 | 第44-45页 |
三、打造纳税人满意的政府 | 第45-47页 |
第二节 税制视角:设计公平合理的税制 | 第47-49页 |
一、税法的制定应更多的注重公平原则 | 第47页 |
二、制定更加合理的税制 | 第47-49页 |
第三节 征管视角:改进宣传及征管策略 | 第49-50页 |
一、转换税收宣传策略,促进纳税人“有偿”税收定位的形成 | 第49页 |
二、完善税收激励制度 | 第49-50页 |
三、完善预缴机制 | 第50页 |
第四节 其他政策建议 | 第50-52页 |
一、提高企业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 第50-51页 |
二、适当的引入第三方加强税收管理及监督 | 第51页 |
三、优化对税收不遵从行为的处罚制度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5页 |
附录 | 第55-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