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振动台试验的地震区夹层边坡支挡结构设计研究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18页 |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1.2.1 边坡支挡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1.2.2 支挡结构抗震设计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1.2.3 地震滑坡支挡结构的地震响应分析方法 | 第16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8页 |
| 第2章 试验方案设计 | 第18-33页 |
| 2.1 试验目的 | 第18页 |
| 2.2 试验设备 | 第18-19页 |
| 2.3 模型相似关系设计 | 第19页 |
| 2.4 试验边坡模型设计 | 第19-21页 |
| 2.5 传感器的布置 | 第21-22页 |
| 2.6 边坡模型土体材料参数及配置 | 第22-24页 |
| 2.7 支挡结构设计及制作 | 第24-26页 |
| 2.8 地震波试验加载工况设计 | 第26-30页 |
| 2.9 试验具体过程 | 第30-32页 |
| 2.10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3章 试验数据分析 | 第33-72页 |
| 3.1 数据处理方法 | 第33-35页 |
| 3.1.1 位移 | 第33-34页 |
| 3.1.2 加速度 | 第34页 |
| 3.1.3 桩身应力 | 第34-35页 |
| 3.2 原型边坡试验数据分析 | 第35-44页 |
| 3.2.1 位移分析 | 第37-41页 |
| 3.2.2 加速度分析 | 第41-44页 |
| 3.3 挡墙模型边坡试验数据分析 | 第44-52页 |
| 3.3.1 位移分析 | 第46-49页 |
| 3.3.2 加速度分析 | 第49-52页 |
| 3.4 框架梁锚杆模型边坡试验分析 | 第52-60页 |
| 3.4.1 位移分析 | 第54-57页 |
| 3.4.2 加速度分析 | 第57-60页 |
| 3.5 抗滑桩模型边坡试验分析 | 第60-70页 |
| 3.5.1 位移分析 | 第63-67页 |
| 3.5.2 加速度分析 | 第67-69页 |
| 3.5.3 应力分析 | 第69-70页 |
| 3.6 本章小结 | 第70-72页 |
| 第4章 支挡结构效果分析 | 第72-84页 |
| 4.1 位移对比分析 | 第72-75页 |
| 4.2 加速度对比分析 | 第75-76页 |
| 4.3 边坡破坏过程对比分析 | 第76-83页 |
| 4.3.1 原型边坡破坏过程 | 第77-78页 |
| 4.3.2 添加挡墙边坡破坏过程及对比 | 第78-79页 |
| 4.3.3 添加锚杆框架梁边坡破坏过程及对比 | 第79-81页 |
| 4.3.4 添加抗滑桩边坡破坏过程及对比 | 第81-83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 第5章 抗滑桩变形验算与数值模拟 | 第84-93页 |
| 5.1 实际边坡抗滑桩变形验算 | 第84-89页 |
| 5.1.1 计算地震动作用下的滑坡推力 | 第84-86页 |
| 5.1.2 计算桩的刚度 | 第86-87页 |
| 5.1.3 荷载计算 | 第87-89页 |
| 5.1.4 考虑加速度放大系数的抗滑桩变形计算 | 第89页 |
| 5.1.5 与实验结果对比 | 第89页 |
| 5.2 相关数值模拟分析及对比 | 第89-92页 |
| 5.3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 结论与展望 | 第93-95页 |
| 致谢 | 第95-96页 |
| 参考文献 | 第96-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