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改中竞争性企业形成的逻辑及影响研究--以“宝万”和“云新”事件为例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2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第二节 研究内容和框架 | 第12-14页 |
一、研究内容 | 第12页 |
二、研究框架 | 第12-14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6-24页 |
第一节 混合所有制改革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第二节 控股股东性质与多元化并购研究 | 第18-21页 |
第三节 控股权溢价研究现状 | 第21-22页 |
第四节 文献评述 | 第22-24页 |
第三章 理论分析 | 第24-30页 |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 第24页 |
第二节 混改中竞争性企业的影响因素 | 第24-26页 |
第三节 混改中竞争性企业形成的理论基础 | 第26-30页 |
一、禀赋效应理论 | 第26页 |
二、高层梯队理论 | 第26-28页 |
三、资本成本差异理论 | 第28-29页 |
四、反收购理论 | 第29-30页 |
第四章 案例介绍 | 第30-35页 |
第一节 “云新”事件 | 第30-33页 |
一、企业基本情况 | 第30-32页 |
二、案例过程简介 | 第32-33页 |
第二节 “宝万”事件 | 第33-35页 |
一、企业基本情况 | 第33-34页 |
二、案例过程简介 | 第34-35页 |
第五章 案例分析 | 第35-54页 |
第一节 竞争性企业的形成逻辑 | 第35-40页 |
一、激进式收购 | 第36-37页 |
二、渐进式收购 | 第37-38页 |
三、两种方式的比较分析 | 第38-40页 |
第二节 竞争性企业形成的影响分析 | 第40-54页 |
一、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 第40-45页 |
二、对民营企业的影响 | 第45-54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展望 | 第54-57页 |
第一节 研究结论 | 第54-56页 |
第二节 研究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