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绪论 | 第14-24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1页 |
1.2.1 弹条折断情况现场调研 | 第15-16页 |
1.2.2 弹条疲劳与断裂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1.2.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 第21页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21-23页 |
1.4 本文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ω”型弹条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 | 第24-44页 |
2.1 扣件系统有限元模型 | 第25-32页 |
2.1.1 扣件系统实体模型 | 第25-27页 |
2.1.2 材料属性和本构关系 | 第27-30页 |
2.1.3 接触关系和边界条件设置 | 第30-32页 |
2.2 弹条伤损评价指标 | 第32-34页 |
2.3 扣件系统模型验证 | 第34-43页 |
2.3.1 基于声振互易法的弹条模型验证 | 第34-42页 |
2.3.2 基于静力分析的扣件系统模型验证 | 第42-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3 服役状态下的“ω”型弹条力学性能分析 | 第44-66页 |
3.1 安装载荷对弹条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4-52页 |
3.1.1 安装载荷工况 | 第44页 |
3.1.2 弹条力学性能分析 | 第44-52页 |
3.2 钢轨垂向位移对弹条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2-58页 |
3.2.1 钢轨垂向载荷工况 | 第52-53页 |
3.2.2 弹条力学性能分析 | 第53-58页 |
3.3 钢轨横向位移对弹条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58-63页 |
3.3.1 钢轨横向载荷工况 | 第58-59页 |
3.3.2 弹条力学性能分析 | 第59-6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4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ω”型弹条疲劳性能研究 | 第66-84页 |
4.1 疲劳理论与分析方法 | 第66-75页 |
4.1.1 疲劳理论概述 | 第66-71页 |
4.1.2 弹条疲劳分析方法 | 第71-75页 |
4.2 弹条疲劳性能分析 | 第75-81页 |
4.2.1 弹条疲劳载荷工况 | 第75-76页 |
4.2.2 纯弹性状态下的弹条疲劳寿命 | 第76-79页 |
4.2.3 考虑塑性状态的弹条疲劳寿命 | 第79-81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81-84页 |
5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ω”型弹条断裂性能研究 | 第84-108页 |
5.1 断裂理论与分析方法 | 第84-90页 |
5.1.1 断裂理论概述 | 第84-87页 |
5.1.2 弹条断裂分析方法 | 第87-90页 |
5.2 弹条断裂性能分析 | 第90-107页 |
5.2.1 弹条断裂载荷工况 | 第90-91页 |
5.2.2 循环载荷变化幅度对弹条断裂的影响 | 第91-99页 |
5.2.3 扣件安装载荷大小对弹条断裂的影响 | 第99-107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107-108页 |
6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ω”型弹条优化设计 | 第108-120页 |
6.1 扫频原理与分析方法 | 第108-109页 |
6.1.1 扫频原理概述 | 第108-109页 |
6.1.2 弹条扫频分析方法 | 第109页 |
6.2 弹条优化设计 | 第109-118页 |
6.2.1 扣件安装载荷影响分析 | 第110-114页 |
6.2.2 弹条材料密度影响分析 | 第114-116页 |
6.2.3 弹条材料弹模影响分析 | 第116-118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20-124页 |
7.1 结论 | 第120-121页 |
7.2 展望 | 第121-124页 |
参考文献 | 第124-128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28-13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