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施工论文--施工技术论文--工业化施工论文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技术研究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7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12-14页
        1.1.1 论文研究的背景第12页
        1.1.2 论文研究的目的第12-13页
        1.1.3 论文研究的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第14-2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20页
        1.2.3 存在问题分析第20-21页
    1.3 研究边界、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1-24页
        1.3.1 研究边界第21-22页
        1.3.2 研究内容第22-23页
        1.3.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第2章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调研分析第24-50页
    2.1 国内外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调研第24-37页
        2.1.1 国外建筑工业化安全风险管理调研典型项目第25-29页
        2.1.2 国内建筑工业化安全风险管理调研典型项目第29-35页
        2.1.3 传统生产方式的安全风险管理调研典型项目第35-37页
    2.2 国内外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调研分析第37-49页
        2.2.1 国外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调研分析第37-39页
        2.2.2 国内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调研分析第39-43页
        2.2.3 国内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现状的SWOT分析第43-49页
    2.3 本章小结第49-50页
第3章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识别研究第50-82页
    3.1 安全事故致因理论第50-53页
        3.1.1 Heinrich的事故致因理论第50-51页
        3.1.2 轨迹交叉理论第51页
        3.1.3 能量意外释放理论第51-52页
        3.1.4 系统安全理论第52-53页
        3.1.5 鱼刺图事故分析理论第53页
    3.2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施工工艺及关键技术第53-62页
        3.2.1 设计阶段的工艺及关键技术第54-55页
        3.2.2 构配件生产的工艺及关键技术第55-57页
        3.2.3 构配件运输阶段的工艺及关键技术第57-58页
        3.2.4 构配件装配阶段的工艺及关键技术第58-62页
    3.3 系统动力学在安全风险识别中的应用第62-67页
        3.3.1 系统动力学及Vensim仿真软件第62-64页
        3.3.2 安全风险识别的概念及其原则第64页
        3.3.3 传统安全风险识别方法简介及对比第64-67页
    3.4 基于系统动力学的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识别第67-80页
        3.4.1 全过程安全风险因素分析第67-73页
        3.4.2 全过程安全风险体系结构的建立第73页
        3.4.3 全过程安全风险识别的系统动力学反馈模型第73-76页
        3.4.4 全过程安全风险识别的系统动力学反馈模型分析第76-80页
    3.5 本章小结第80-82页
第4章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研究第82-116页
    4.1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及评估体系分析第82-84页
        4.1.1 安全风险评估的含义第82页
        4.1.2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的内容第82-83页
        4.1.3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建立的设定条件第83-84页
    4.2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第84-91页
        4.2.1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设定原则第84-85页
        4.2.2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确定方法第85页
        4.2.3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第85-91页
    4.3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方法第91-94页
        4.3.1 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分析第91-93页
        4.3.2 可拓优度评价法第93-94页
    4.4 建筑工业化的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建立第94-107页
        4.4.1 安全风险评估指标量值域确定第94-98页
        4.4.2 各评估阶段的非满足不可条件设定第98页
        4.4.3 评估指标权系数的确定第98-102页
        4.4.4 关联函数的建立第102-105页
        4.4.5 评估的标准与流程第105-107页
    4.5 实例分析第107-115页
        4.5.1 西安万科城廉租房项目简介第107-112页
        4.5.2 全过程安全风险评估过程第112-115页
    4.6 本章小结第115-116页
第5章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研究第116-152页
    5.1 基于BIM技术的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总体架构第116-124页
        5.1.1 全过程安全风险管理的内容和原则第116-117页
        5.1.2 安全风险控制技术简介及对比分析第117-120页
        5.1.3 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系统总体设计第120-124页
    5.2 基于BIM技术的全过程现场数据采集及数据传输方案第124-130页
        5.2.1 全过程现场数据采集方案第124-126页
        5.2.2 全过程现场数据传输方案第126-127页
        5.2.3 数据库、案例库运行方案第127-130页
    5.3 基于BIM计划安全信息模型的实时安全信息模型创建第130-135页
        5.3.1 基于BIM计划模型和现场数据采集技术的构件、防护识别第132页
        5.3.2 基于图像信息技术的主体材料、安全防护材料识别第132-133页
        5.3.3 基于互联网和气象采集技术的恶劣天气信息识别第133页
        5.3.4 基于定位技术的人员位置、密度等信息识别第133-134页
        5.3.5 基于机械设备定期检查维修信息的设备安全状态识别第134-135页
    5.4 基于BIM实时安全信息模型的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系统第135-144页
        5.4.1 安全风险控制系统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第135-138页
        5.4.2 数据采集和处理系统架构及应用流程第138-139页
        5.4.3 设计安全风险控制模块架构及应用流程第139-140页
        5.4.4 安全风险动态识别模块架构及应用流程第140-141页
        5.4.5 安全风险评估及控制方案模块架构及应用流程第141-142页
        5.4.6 安全教育、技术培训模块架构及应用流程第142-143页
        5.4.7 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和模拟预演模块架构及应用流程第143-144页
    5.5 实例分析第144-151页
        5.5.1 西安万科城 3、4第144-148页
        5.5.2 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过程第148-151页
    5.6 本章小结第151-152页
第6章 建筑工业化全过程安全风险控制的对策及建议第152-158页
    6.1 促进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学科专业发展的建议第152-153页
    6.2 促进安全技术装备、机械设备、工具设备发展的建议第153-154页
    6.3 促进我国工业化结构体系和工艺技术安全的发展的建议第154-155页
    6.4 促进BIM等信息技术在安全风险控制全面应用的建议第155-156页
    6.5 完善安全风险控制监督体制,加强体制建设的建议第156-157页
    6.6 本章小结第157-158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158-160页
    7.1 结论第158-159页
    7.2 展望第159-160页
致谢第160-162页
参考文献第162-174页
附录 1:调研问卷 1第174-175页
附录 2:调研问卷 2第175-176页
博士在读期间研究成果第176-177页

论文共17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Co-MCM-41催化剂协同非热等离子体氧化甲苯的过程研究
下一篇:钢铁表面氟铁(锆)酸盐转化膜制备与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