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引言 | 第14-25页 |
1 研究背景 | 第14-21页 |
1.1 肿瘤患者的流行病学现况 | 第14-15页 |
1.2 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 | 第15页 |
1.3 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第15-16页 |
1.4 阅读疗法的研究现状 | 第16-21页 |
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21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2.2 研究意义 | 第21页 |
3 操作性定义 | 第21-22页 |
3.1 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 | 第21页 |
3.2 阅读疗法 | 第21-22页 |
4 理论依据 | 第22-25页 |
4.1 认知治疗理论 | 第22-23页 |
4.2 认同理论 | 第23-25页 |
对象与方法 | 第25-35页 |
1 研究对象 | 第25-26页 |
1.1 抽样及分组 | 第25-26页 |
2 研究工具 | 第26-27页 |
2.1 一般资料调查表 | 第26页 |
2.2 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中文版) | 第26-27页 |
2.3 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 | 第27页 |
3 干预方案 | 第27-32页 |
3.1 干预形式和时间 | 第27页 |
3.2 干预人员 | 第27-28页 |
3.3 干预内容 | 第28-30页 |
3.4 干预效果评价 | 第30-32页 |
4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5 资料收集 | 第33页 |
6 质量控制 | 第33-34页 |
6.1 课题设计和准备阶段 | 第33页 |
6.2 研究实施阶段 | 第33-34页 |
6.3 统计处理阶段 | 第34页 |
7 伦理原则 | 第34页 |
8 数据处理和统计 | 第34-35页 |
结果 | 第35-44页 |
1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分析 | 第35页 |
2 两组患者HAMD结果比较 | 第35-36页 |
3 两组患者QLQ-C30结果比较 | 第36-38页 |
3.1 干预前两组QLQ-C30各维度得分基线比较 | 第36页 |
3.2 干预后两组QLQ-C30各维度得分 | 第36-37页 |
3.3 干预组干预前后QLQ-C30各维度得分 | 第37-38页 |
3.4 对照组干预前后QLQ-C30各维度得分 | 第38页 |
4 干预组关于阅读疗法的访谈结果 | 第38-44页 |
4.1 探索生命意义 | 第39-40页 |
4.2 改善负性情绪 | 第40-41页 |
4.3 提高生活质量 | 第41-44页 |
讨论 | 第44-51页 |
1 阅读疗法有助于帮助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正确认知心理问题 | 第44-45页 |
2 阅读疗法有助于改善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的负性情绪 | 第45-47页 |
3 阅读疗法有助于提高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 | 第47-48页 |
4 阅读疗法有助于协助终末期恶性肿瘤患者发现生命的意义 | 第48-51页 |
结论 | 第51-53页 |
1 本研究主要结论 | 第51页 |
2 研究的创新性、局限性和展望 | 第51-53页 |
2.1 研究创新性 | 第51页 |
2.2 研究局限性 | 第51-52页 |
2.3 展望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综述 | 第57-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附录 | 第64-73页 |
个人简历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