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经济法论文--商业经济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反垄断执法宽恕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1章 导论第10-16页
    1.1 选题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的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1 国内研究现状第12-13页
        1.3.2 国外研究现状第13页
    1.4 研究路径及研究方法第13-15页
        1.4.1 研究路径第14页
        1.4.2 研究方法第14-15页
    1.5 论文的创新点及不足第15-16页
        1.5.1 论文的创新点第15页
        1.5.2 论文的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反垄断宽恕制度理论探析第16-29页
    2.1 宽恕制度的产生与发展第16-17页
        2.1.1 宽恕制度的产生第16页
        2.1.2 宽恕制度的发展第16-17页
    2.2 宽恕制度的规制对象与形成动因第17-21页
        2.2.1 宽恕制度仅适用于卡特尔行为第17-19页
        2.2.2 对卡特尔行为适用宽恕制度的动因第19-21页
    2.3 宽恕制度的理论基础探索与分析第21-26页
        2.3.1 宽恕制度的法理基础第21-24页
        2.3.2 宽恕制度的法经济学分析基础第24-25页
        2.3.3 宽恕制度的伦理基础第25-26页
    2.4 反垄断宽恕制度的制度价值第26-29页
第3章 我国反垄断宽恕制度的现实考察第29-34页
    3.1 我国反垄断宽恕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内容体系第29-31页
    3.2 我国反垄断宽恕制度立法的不足之处第31-34页
        3.2.1 宽恕制度具体适用条件和程序的缺失第31页
        3.2.2 宽恕制度适用对象范围相对过窄第31-32页
        3.2.3 协议垄断处罚过轻第32页
        3.2.4 “分权式”执法模式削弱宽恕制度的实效第32-33页
        3.2.5 宽恕待遇存在不足第33页
        3.2.6 传统文化观念与宽恕制度存在冲突第33-34页
第4章 域外反垄断宽恕制度及其可借鉴之处第34-43页
    4.1 美国反垄断宽恕制度第34-36页
    4.2 欧盟反垄断宽恕制度第36-38页
    4.3 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宽恕制度第38-40页
    4.4 域外反垄断宽恕制度可借鉴之处第40-43页
        4.4.1 进行科学性的法律移植并不断完善第40-41页
        4.4.2 进行严厉的法律制裁第41页
        4.4.3 提供完善的实施规则第41页
        4.4.4 相关保障措施到位第41-43页
第5章 我国反垄断宽恕制度的完善建议第43-51页
    5.1 细化宽恕制度第43-45页
        5.1.1 区分个人责任与企业责任第43-44页
        5.1.2 具体的适用条件第44-45页
    5.2 严格责任处罚制度第45-46页
        5.2.1 规定申请者所应承担的义务第45-46页
        5.2.2 设置惩罚性的民事责任第46页
    5.3 完善反垄断执法机构建设第46-47页
        5.3.1 建立统一的反垄断执法机构第46-47页
        5.3.2 细化宽恕制度执行程序第47页
        5.3.3 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第47页
    5.4 合理规定宽恕待遇第47-49页
    5.5 构建宽恕制度有效实施的外部环境第49-51页
        5.5.1 建立宽恕制度保密措施第49-50页
        5.5.2 构建与宽恕制度实施相适应的环境与氛围第50-51页
结语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5页
后记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旅游经营者安全保障义务问题研究
下一篇:民间借贷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