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27页 |
1.1 石榴的研究进展 | 第11-16页 |
1.1.1 石榴皮和石榴叶主要成分 | 第11-15页 |
1.1.2 石榴的生物药理活性 | 第15-16页 |
1.2 纳米材料概述 | 第16-21页 |
1.2.1 纳米材料简介 | 第16-17页 |
1.2.2 银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 第17-19页 |
1.2.3 银纳米材料的应用 | 第19-21页 |
1.3 课题的提出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页 |
参考文献 | 第21-27页 |
第二章 石榴皮和石榴叶提取物制备银纳米粒及表征 | 第27-45页 |
2.1 引言 | 第27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7-29页 |
2.2.1 仪器与试剂 | 第27-28页 |
2.2.2 银纳米粒的制备 | 第28页 |
2.2.3 样品的表征 | 第28-29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9-43页 |
2.3.1 石榴皮和石榴叶用量对银纳米粒合成的影响 | 第29-34页 |
2.3.2 温度对PPAE-AgNPs和PLAE-AgNPs合成的影响 | 第34-37页 |
2.3.3 AgNO_3浓度对PPAE-AgNPs和PLAE-AgNPs合成的影响 | 第37-40页 |
2.3.4 样品性能表征 | 第40-4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第三章 PPAE-AgNPs和PLAE-AgNPs应用于汞离子的检测 | 第45-55页 |
3.1 引言 | 第45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45-46页 |
3.2.1 仪器与试剂 | 第45-46页 |
3.2.2 PPAE-AgNPs和PLAE-AgNPs的制备 | 第46页 |
3.2.3 PPAE-AgNPs和PLAE-AgNPs比色检测Hg~(2+)的实验方法 | 第46页 |
3.2.4 水中汞的测定 | 第46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6-53页 |
3.3.1 PPAE-AgNPs和PLAE-AgNPs对Hg~(2+)的比色检测 | 第46-49页 |
3.3.2 PPAE-AgNPs-Hg~(2+)体系实验条件的优化 | 第49页 |
3.3.3 PPAE-AgNPs-Hg~(2+)体系检测Hg~(2+)的灵敏性和选择性 | 第49-52页 |
3.3.4 PPAE-AgNPs-Hg~(2+)体系对实际水样的分析 | 第52页 |
3.3.5 Hg~(2+)与PPAE-AgNPs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第四章 PPAE-AgNPs和PLAE-AgNPs抗菌和催化性能评价 | 第55-65页 |
4.1 引言 | 第55-56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56-57页 |
4.2.1 仪器与试剂 | 第56页 |
4.2.2 培养基和菌株 | 第56页 |
4.2.3 PPAE-AgNPs和PLAE-AgNPs的制备 | 第56页 |
4.2.4 抗菌实验方法 | 第56-57页 |
4.2.5 催化实验 | 第57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7-61页 |
4.3.1 PPAE-AgNPs和PLAE-AgNPs抗菌活性的比较 | 第57-59页 |
4.3.2 PPAE-AgNPs和PLAE-AgNPs催化活性的比较 | 第59-60页 |
4.3.3 PLAE-AgNPs催化性能研究 | 第60-61页 |
4.3.4 催化还原反应机理的探讨 | 第61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5-67页 |
5.1 结论 | 第65-66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与项目 | 第67-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