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导论 | 第7-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9页 |
·研究背景 | 第7-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体化组织的福利效应理论 | 第10-11页 |
·贸易条件理论 | 第11-12页 |
·研究框架和创新点 | 第12-15页 |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结构安排 | 第13页 |
·创新点 | 第13-15页 |
第2章 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福利效应的理论分析 | 第15-25页 |
·国际分工理论 | 第15-17页 |
·早期的国际分工理论 | 第15-16页 |
·国际分工理论的发展阶段 | 第16-17页 |
·国际分工理论的新发展阶段 | 第17页 |
·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 | 第17-22页 |
·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形式 | 第18页 |
·关税同盟理论 | 第18-21页 |
·自由贸易区理论 | 第21-22页 |
·福利效应的分配 | 第22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福利效应分析 | 第22-25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静态收益 | 第22-23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动态收益 | 第23-25页 |
第3章 贸易条件变动与福利效应及其分配 | 第25-30页 |
·贸易条件体系 | 第25-27页 |
·价格贸易条件(Net Barter Terms of Trade, NBTT) | 第25-26页 |
·收入贸易条件(Income Terms of Trade, ITT) | 第26页 |
·单要素贸易条件(Single Factor Terms of Trade, SFTT) | 第26页 |
·双要素贸易条件(Double Factor Terms of Trade, DFTT) | 第26-27页 |
·各种贸易条件的内在联系 | 第27页 |
·贸易条件对福利效应及其分配的反映 | 第27-30页 |
第4章 中国—东盟贸易条件评价及其反映的福利效应现状 | 第30-39页 |
·中国—东盟贸易条件 | 第30-37页 |
·数据说明和计算方法 | 第30-31页 |
·中国—东盟的价格贸易条件 | 第31-33页 |
·中国—东盟的收入贸易条件 | 第33-34页 |
·中国—东盟单要素贸易条件 | 第34-36页 |
·中国—东盟双要素贸易条件 | 第36-37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现状及分配 | 第37-39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福利效应现状 | 第37-38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福利效应的分配 | 第38-39页 |
第5章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福利增进和分配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 第39-44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福利增进的原因分析 | 第39-41页 |
·中国—东盟的互补分析 | 第39页 |
·关税 | 第39-40页 |
·政策优势 | 第40-41页 |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福利分配不平衡的原因分析 | 第41-44页 |
·福利分配不平衡的结构因素 | 第41-42页 |
·结构因素的原因分析 | 第42-44页 |
第6章 政策建议和结论 | 第44-47页 |
·政策建议 | 第45页 |
·主要结论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49页 |
致谢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