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通信论文--通信保密与通信安全论文--密码的加密与解密论文

基于信道相位特征的D2D群通信密钥生成方法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符号对照表第10-12页
缩略语对照表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24页
    1.1 引言第16页
    1.2 物理层密钥生成方法的研究意义与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 D2D通信的研究现状第19-22页
        1.3.1 D2D通信技术研究现状第19-21页
        1.3.2 D2D通信安全研究现状第21-22页
    1.4 研究成果和论文组织结构第22-24页
        1.4.1 研究成果第22-23页
        1.4.2 论文组织结构第23-24页
第二章 基本理论与技术第24-36页
    2.1 无线信道特征与密钥生成技术第24-30页
        2.1.1 信道容量第24-25页
        2.1.2 大尺度衰落第25页
        2.1.3 小尺度衰落第25-26页
        2.1.4 密钥生成原理第26-27页
        2.1.5 基于信道特征的密钥生成方法第27-30页
    2.2 D2D群通信与NOMA调制第30-34页
        2.2.1 D2D群通信第30-31页
        2.2.2 NOMA调制基本原理第31-32页
        2.2.3 NOMA实现步骤第32-34页
    2.3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NOMA调制中基于信道相位的群密钥生成方案第36-56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信道模型与信道相位估计第37页
    3.3 威胁模型第37页
    3.4 基于信道相位的对密钥产生协议第37-40页
    3.5 基于信道相位的群密钥产生方法第40-43页
    3.6 性能评估与安全性分析第43-55页
        3.6.1 对密钥安全性分析第44-45页
        3.6.2 群密钥安全性分析第45-46页
        3.6.3 性能分析第46-49页
        3.6.4 仿真分析第49-55页
    3.7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第四章 基于信道相位差值的群密钥生成方案第56-62页
    4.1 引言第56页
    4.2 两用户模型第56-57页
    4.3 基于信道相位差值的群密钥产生方案第57-58页
    4.4 性能评估第58-61页
        4.4.1 随机性测试第58-59页
        4.4.2 密钥不一致率和密钥生成速率第59-61页
        4.4.3 安全性分析第61页
    4.5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第62-64页
    5.1 研究总结第62页
    5.2 研究展望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UHF频段与S频段圆极化天线的研究
下一篇:SAR图像基础质量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