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诗歌、韵文论文--诗歌论文

胡应麟《诗薮》六朝诗学观念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1-16页
第1章 胡应麟与《诗薮·六朝》概要第16-26页
    1.1 胡应麟的生平与交游第16-19页
        1.1.1 胡应麟的生平第16-17页
        1.1.2 胡应麟的交游第17-19页
    1.2 胡应麟的时代与诗学思想第19-22页
        1.2.1 明前中期的复古诗论第19-20页
        1.2.2 明代非复古诗学理念第20-22页
    1.3 《诗薮·六朝》概要第22-26页
        1.3.1 何谓“六朝”第22-23页
        1.3.2 《诗薮》的体制特点第23-26页
第2章 《诗薮》六朝诗人论第26-45页
    2.1 晋代诗人论第26-34页
        2.1.1 左思第26-28页
        2.1.2 陆机第28-30页
        2.1.3 陶渊明第30-34页
    2.2 宋、齐诗人论第34-39页
        2.2.1 谢灵运第34-36页
        2.2.2 鲍照第36-38页
        2.2.3 颜延之第38页
        2.2.4 谢朓第38-39页
    2.3 梁、陈、隋诗人论第39-45页
        2.3.1 沈约第40页
        2.3.2 江淹第40-41页
        2.3.3 徐陵和庾信第41-45页
第3章 《诗薮》六朝诗歌论第45-61页
    3.1 六朝诗歌地位论第45-48页
        3.1.1 六朝是诗歌发展低谷期第45-46页
        3.1.2 六朝诗歌的创新第46-47页
        3.1.3 六朝各代诗歌地位第47-48页
    3.2 六朝诗歌文体论第48-56页
        3.2.1 六朝之四言第48-50页
        3.2.2 六朝之古体五言第50-52页
        3.2.3 六朝之古体七言第52-54页
        3.2.4 六朝之乐府第54-56页
    3.3 六朝诗歌创作论第56-61页
        3.3.1 批评六朝绮靡诗风第56-57页
        3.3.2 诗歌中存在的问题第57-61页
第4章 《诗薮》六朝术语论第61-77页
    4.1 六朝诗歌的文与质第61-67页
        4.1.1 何谓文质第61-62页
        4.1.2 胡应麟的文质观第62-64页
        4.1.3 胡应麟对六朝诗歌文质的批评第64-67页
    4.2 六朝诗歌之风神第67-73页
        4.2.1 人物品评中的风神第67-68页
        4.2.2 胡应麟诗论中的风神第68-70页
        4.2.3 胡应麟对六朝诗歌风神的批评第70-73页
    4.3 六朝诗歌之“靡曼精工”第73-77页
        4.3.1 何谓“靡曼精工”第73-74页
        4.3.2 六朝诗歌之“工”第74-75页
        4.3.3 六朝诗歌“工”之渊源第75-77页
第5章 《诗薮》六朝诗学观念的比较研究第77-97页
    5.1 《诗薮》与《艺苑卮言》六朝诗学观念比较第77-81页
        5.1.1 对六朝诗歌的有限肯定第78-79页
        5.1.2 对六朝诗人评价的比较第79-81页
    5.2 《诗薮》与《诗源辩体》六朝诗学观念比较第81-88页
        5.2.1 六朝诗歌正变观比较第81-86页
        5.2.2 对陶渊明诗歌评价比较第86-88页
    5.3 《诗薮》与《诗镜总论》六朝诗学观念比较第88-97页
        5.3.1 对六朝诗歌地位评价的比较第88-90页
        5.3.2 对晋、隋诗歌地位评价的比较第90-92页
        5.3.3 对六朝诗歌之“韵”的评价比较第92-97页
结语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1页
致谢第101-10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王炎及其诗词比较研究
下一篇:运动预适应对力竭大鼠心肌线粒体生物发生及呼吸功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