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缩略词表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相关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1.2.1 表面微织构加工技术 | 第14-15页 |
1.2.2 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加工技术 | 第15-20页 |
1.3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20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20页 |
1.4 论文结构和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装置的设计 | 第22-39页 |
2.1 基于结构示意图的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装置设计方法 | 第22-24页 |
2.1.1 基本思路 | 第22-23页 |
2.1.2 方法步骤 | 第23-24页 |
2.2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装置的结构示意图设计 | 第24-26页 |
2.3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装置输出轨迹建模与分析 | 第26-31页 |
2.4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装置建模 | 第31-33页 |
2.4.1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装置的总体设计 | 第31页 |
2.4.2 柔性铰链并联结构的设计 | 第31-33页 |
2.5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装置有限元分析 | 第33-35页 |
2.5.1 网格划分 | 第33-34页 |
2.5.2 静力分析 | 第34页 |
2.5.3 谐响应分析 | 第34-35页 |
2.6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装置优化分析 | 第35-37页 |
2.6.1 支链长度对输出位移的影响 | 第36页 |
2.6.2 柔性铰链半径R与柔性铰链最薄处厚度t的比值对输出位移的影响 | 第36-37页 |
2.7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装置的加工装配 | 第37-38页 |
2.8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三章 三维椭圆辅助切削装置的性能测试 | 第39-49页 |
3.1 测试系统组成 | 第39-40页 |
3.2 频率响应测试 | 第40-42页 |
3.2.1 实验方案 | 第40页 |
3.2.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0-42页 |
3.2.3 实验结论 | 第42页 |
3.3 相位差测试 | 第42-44页 |
3.3.1 实验方案 | 第42页 |
3.3.2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3.3.3 实验结论 | 第44页 |
3.4 电压测试 | 第44-46页 |
3.4.1 实验方案 | 第44页 |
3.4.2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4-46页 |
3.4.3 实验结论 | 第46页 |
3.5 分辨率和最大行程测试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四章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微织构形貌建模 | 第49-63页 |
4.1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微织构形貌建模和方法 | 第49-51页 |
4.2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微织构形貌参数计算 | 第51-53页 |
4.3 形貌仿真参数分析 | 第53-62页 |
4.3.1 工件半径参数分析 | 第53-55页 |
4.3.2 进给速度参数分析 | 第55-57页 |
4.3.3 每圈个数参数分析 | 第57-60页 |
4.3.4 输入电压参数分析 | 第60-6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三维椭圆振动辅助切削加工系统的开发 | 第63-73页 |
5.1 切削加工实验准备 | 第63-65页 |
5.1.1 加工系统的组成 | 第63页 |
5.1.2 实验方案以及材料的选择 | 第63页 |
5.1.3 切削加工刀具的选择 | 第63-65页 |
5.2 微织构加工实验结果分析 | 第65-72页 |
5.2.1 微织构实验加工 | 第65-68页 |
5.2.2 微织构实验结果分析 | 第68-7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论文总结 | 第73-74页 |
6.2 今后工作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致谢 | 第79-80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