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物联网的沥青路面压实质量监控信息系统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沥青路面压实度概论 | 第9页 |
1.2 课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1 压实度的重要性 | 第9-10页 |
1.2.2 传统压实度检测方法 | 第10页 |
1.2.3 课题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3 监控系统的国内外发展 | 第11-14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3 目前存在的问题 | 第14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沥青路面压实质量控制 | 第15-24页 |
2.1 压实施工工艺 | 第15-16页 |
2.2 压实质量控制及要求 | 第16-22页 |
2.2.1 混合料的影响 | 第16-17页 |
2.2.2 压实设备的选择 | 第17-18页 |
2.2.3 沥青混合料的温度 | 第18-20页 |
2.2.4 压实速度 | 第20-21页 |
2.2.5 压实遍数 | 第21页 |
2.2.6 压路机碾压参数 | 第21-22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沥青路面压实质量监控系统总体设计 | 第24-31页 |
3.1 监控系统目标 | 第24页 |
3.2 物联网 | 第24-26页 |
3.2.1 物联网概述 | 第24-25页 |
3.2.2 物联网的架构 | 第25-26页 |
3.3 系统方案确定 | 第26-30页 |
3.3.1 车载沥青路面压实质量检测系统 | 第27页 |
3.3.2 远程沥青路面压实质量监控系统 | 第27-29页 |
3.3.3 GPS方案 | 第29-30页 |
3.3.4 无线传输方案 | 第3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0-31页 |
第四章 沥青路面压实质量监控系统硬件设计 | 第31-44页 |
4.1 车载式监控平台的硬件设计 | 第31-37页 |
4.1.1 传感器的选型 | 第31-36页 |
4.1.2 数据采集设备的选型 | 第36-37页 |
4.2 远程监控中心的硬件设计 | 第37-41页 |
4.2.1 传感器的选型 | 第38-39页 |
4.2.2 无线传输终端RTU的选型 | 第39-41页 |
4.3 硬件的连接 | 第41-43页 |
4.3.1 车载系统的硬件连接 | 第41-42页 |
4.3.2 远程监控系统的硬件连接 | 第42-43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3-44页 |
第五章 模型的建立 | 第44-57页 |
5.1 沥青路面压实模型 | 第44-48页 |
5.1.1 振动轮—弹性半空间体 | 第44-45页 |
5.1.2 滚动阻尼系数 | 第45页 |
5.1.3 质量—弹簧—阻尼 | 第45-48页 |
5.1.4 响应分析类方法 | 第48页 |
5.2 振动加速度与压实度关系的标定 | 第48-50页 |
5.3 压实遍数的确定 | 第50-52页 |
5.4 基于神经网络的路面压实度预测 | 第52-56页 |
5.4.1 BP神经网络简介 | 第52-53页 |
5.4.2 BP神经网络模型设计 | 第53-54页 |
5.4.3 神经网络的训练 | 第54-56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六章 沥青路面压实质量监控系统的软件设计 | 第57-76页 |
6.1 无线通讯的实现 | 第57-60页 |
6.1.1 内网映射 | 第57-58页 |
6.1.2 RTU参数设置 | 第58-60页 |
6.1.3 测试通讯结果 | 第60页 |
6.2 信号处理 | 第60-64页 |
6.2.1 信号采集传输设计 | 第60-61页 |
6.2.2 PLC滤波处理 | 第61-62页 |
6.2.3 PLC A/D转换处理 | 第62-63页 |
6.2.4 信号运算 | 第63-64页 |
6.3 组态王软件建立 | 第64-74页 |
6.3.1 组态王软件的介绍 | 第64-65页 |
6.3.2 总体软件系统构架 | 第65-66页 |
6.3.3 组态王模拟数据采集设计 | 第66-69页 |
6.3.4 数据库的建立 | 第69-70页 |
6.3.5 GPS模块建立 | 第70-73页 |
6.3.6 视频监控的建立 | 第73-74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4-7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