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6页 |
1.1 立题背景 | 第9-11页 |
1.1.1 立题依据 | 第9-10页 |
1.1.2 研究对象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2-14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4 可行性分析 | 第14-15页 |
1.5 预期的成果 | 第15页 |
1.6 预计的困难及解决办法 | 第15-16页 |
第二章 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改造的概述 | 第16-31页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第16-18页 |
2.1.1 历史文化街区 | 第16-17页 |
2.1.2 城市遗产保护 | 第17-18页 |
2.2 国内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历程 | 第18-21页 |
2.2.1 国内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概况 | 第18-20页 |
2.2.2 国外城市历史文化街区的研究概况 | 第20-21页 |
2.3 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与改造的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2.3.1 城市街区特色与空间形态的保护 | 第21-23页 |
2.3.2 历史街区建筑遗产保护 | 第23-25页 |
2.4 国内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实例 | 第25-30页 |
2.4.1 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 | 第25-26页 |
2.4.2 上海新天地历史文化街区 | 第26-28页 |
2.4.3 云南大研古镇历史文化街区 | 第28-30页 |
2.5 我国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现存问题及分析 | 第30-31页 |
第三章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及改造前调研分析 | 第31-50页 |
3.1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概况 | 第31-38页 |
3.1.1 区位分析 | 第31-32页 |
3.1.2 历史文化发展分析 | 第32-34页 |
3.1.3 空间演进分析 | 第34-35页 |
3.1.4 街区特色分析 | 第35-38页 |
3.2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前状况调研及综合分析 | 第38-50页 |
3.2.1 用地功能分析 | 第38页 |
3.2.2 街区空间分析 | 第38-39页 |
3.2.3 建筑及其他遗产分析 | 第39-43页 |
3.2.4 道路交通状况分析 | 第43-45页 |
3.2.5 古市河及沿岸状况分析 | 第45-46页 |
3.2.6 街区核心问题分析 | 第46-50页 |
第四章 常州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现阶段改造设计研究及相关设想 | 第50-76页 |
4.1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概述 | 第50-53页 |
4.1.1 改造背景 | 第50-51页 |
4.1.2 改造设想的提出 | 第51页 |
4.1.3 街区改造现状 | 第51-53页 |
4.2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现阶段改造规划研究 | 第53-64页 |
4.2.1 改造规划定位 | 第53页 |
4.2.2 规划保护范围及保护对象 | 第53-54页 |
4.2.3 环境风貌及传统空间格局保护 | 第54-56页 |
4.2.4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 第56-57页 |
4.2.5 历史文化遗产利用 | 第57-58页 |
4.2.6 公共空间与景观改造规划 | 第58-60页 |
4.2.7 道路与交通规划 | 第60-62页 |
4.2.8 东侧地块规划分析 | 第62-64页 |
4.3 现阶段改造规划方案的可行性及相关问题研究 | 第64-69页 |
4.3.1 可行性分析 | 第64-66页 |
4.3.2 优势分析 | 第66-68页 |
4.3.3 现存问题研究与思考 | 第68-69页 |
4.4 青果巷历史文化街区中远期改造与发展的相关设想 | 第69-76页 |
4.4.1 建立完善法律保护监督机制 | 第69页 |
4.4.2 恢复居住功能,构建传统人居环境 | 第69-70页 |
4.4.3 注重公众参与,搭建多方互动支持平台 | 第70-71页 |
4.4.4 打造特色文化游览路线和新载体 | 第71-72页 |
4.4.5 整合周边地块,形成城区遗产保护与展示利用核心圈 | 第72-74页 |
4.4.6 强化功能更新,鼓励传统产业发展 | 第74-76页 |
第五章 结语 | 第76-79页 |
5.1 关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遗产保护的几点总结 | 第76-78页 |
5.2 城市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与发展的展望 | 第78-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1页 |
插图表格目录及出处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