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2-38页 |
1.1 前言 | 第12-13页 |
1.2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概述 | 第13-17页 |
1.2.1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发展进程 | 第15-16页 |
1.2.2 磺酰脲类除草剂的作用机制 | 第16-17页 |
1.3 丙嗪嘧磺隆的简介 | 第17-24页 |
1.3.1 丙嗪嘧磺隆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1.3.2 丙嗪嘧磺隆的特性 | 第18-19页 |
1.3.3 丙嗪嘧磺隆的合成路线研究 | 第19-22页 |
1.3.4 丙嗪嘧磺隆的合成路线选择 | 第22-24页 |
1.4 琥珀酸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的概述 | 第24-30页 |
1.4.1 琥珀酸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的研究进展 | 第28-29页 |
1.4.2 琥珀酸抑制剂(SDHI)类杀菌剂的作用机制 | 第29-30页 |
1.5 氟唑菌酰胺简介 | 第30-34页 |
1.5.1 氟唑菌酰胺的理化性质 | 第30页 |
1.5.2 氟唑菌酰胺的特性 | 第30-31页 |
1.5.3 氟唑菌酰胺的合成路线研究 | 第31-33页 |
1.5.4 氟唑菌酰胺的合成路线选择 | 第33-34页 |
1.6 立项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34-38页 |
1.6.1 立项依据 | 第34-35页 |
1.6.2 研究内容 | 第35-38页 |
第2章 丙嗪嘧磺隆的合成研究 | 第38-56页 |
2.1 主要试剂和溶剂 | 第38-39页 |
2.1.1 主要试剂 | 第38-39页 |
2.1.2 主要仪器 | 第39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39-41页 |
2.2.1 3-亚氨基6氯-2, 3-二氢哒嗪2乙酸的合成 | 第39页 |
2.2.2 2, 6-二氯咪唑并[1, 2b]吡嗪的合成 | 第39-40页 |
2.2.3 2-氯6正丙基咪唑并[1, 2b]吡嗪的合成 | 第40页 |
2.2.4 2-氯6正丙基咪唑并[1, 2b]哒嗪3磺酰胺的合成 | 第40-41页 |
2.2.5 N-(4, 6-二甲氧基2嘧啶)碳酸苯酯的合成 | 第41页 |
2.2.6 丙嗪嘧磺隆的合成 | 第41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41-54页 |
2.3.1 3-亚氨基6氯-2, 3-二氢哒嗪2乙酸的工艺优化 | 第41-43页 |
2.3.2 2, 6-二氯咪唑并[1, 2b]吡嗪的工艺优化 | 第43-45页 |
2.3.3 2-氯6正丙基咪唑并[1, 2b]吡嗪的工艺优化 | 第45-46页 |
2.3.4 2-氯6正丙基咪唑并[1, 2b]哒嗪3磺酰胺的工艺优化 | 第46-49页 |
2.3.5 N-(4, 6-二甲氧基2嘧啶)碳酸苯酯的工艺优化 | 第49-50页 |
2.3.6 丙嗪嘧磺隆的工艺优化 | 第50-5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3章 氟唑菌酰胺的合成研究 | 第56-70页 |
3.1 主要试剂和溶剂 | 第56页 |
3.1.1 主要试剂 | 第56页 |
3.1.2 主要仪器 | 第56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56-58页 |
3.2.1 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酰氯的合成 | 第56-57页 |
3.2.2 3, 4, 5-三氟苯硼酸的合成 | 第57页 |
3.2.3 3, 4, 5-三氟2联苯胺的合成 | 第57-58页 |
3.2.4 氟唑菌酰胺的合成 | 第58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58-68页 |
3.3.1 3-二氟甲基1甲基吡唑4甲酰氯的工艺优化 | 第58-59页 |
3.3.2 3, 4, 5-三氟苯硼酸的工艺优化 | 第59-63页 |
3.3.3 3, 4, 5-三氟2联苯胺的工艺优化 | 第63-65页 |
3.3.4 氟唑菌酰胺的工艺优化 | 第65-68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第4章 结论与建议 | 第70-74页 |
4.1 结论 | 第70-71页 |
4.2 建议 | 第71-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82页 |
攻读硕士期间所发表的论文 | 第82-84页 |
致谢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