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12页 |
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2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半胱胺和二氢吡啶的研究进展 | 第12-27页 |
2.1 半胱胺 | 第12-22页 |
2.1.1 半胱胺的理化性质 | 第12页 |
2.1.2 半胱胺的来源 | 第12页 |
2.1.3 半胱胺的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2.1.4 半胱胺在生产中应用的优势 | 第16-17页 |
2.1.5 半胱胺在畜禽水产上的应用 | 第17-20页 |
2.1.6 半胱胺的作用机制 | 第20页 |
2.1.7 半胱胺的使用时间□剂量□添加方式和毒副作用 | 第20-22页 |
2.2 二氢吡啶 | 第22-26页 |
2.2.1 二氢吡啶的理化性质 | 第22页 |
2.2.2 二氢吡啶的生理功能 | 第22-23页 |
2.2.3 二氢吡啶在畜禽生产上的应用现状 | 第23-25页 |
2.2.4 二氢吡啶的作用机理 | 第25页 |
2.2.5 二氢吡啶的用量 | 第25页 |
2.2.6 二氢吡啶的安全性 | 第25-26页 |
2.2.7 二氢吡啶应用前景 | 第26页 |
2.3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材料与方法 | 第27-32页 |
3.1 试验动物与试验设计 | 第27-29页 |
3.1.1 试验动物 | 第27页 |
3.1.2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的来源 | 第27页 |
3.1.3 试验设计及日粮配制 | 第27-29页 |
3.1.4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的添加方式 | 第29页 |
3.2 饲养管理 | 第29页 |
3.3 检测指标和方法 | 第29-31页 |
3.3.1 生产性能相关指标 | 第29页 |
3.3.2 血样采集和测定 | 第29-30页 |
3.3.3 肉样的采集与测定 | 第30-31页 |
3.3.4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1页 |
3.4 数据处理 | 第31-32页 |
第四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2-37页 |
4.1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2-33页 |
4.1.1 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和饲料增重比 | 第32-33页 |
4.1.2 血清尿素氮(BUN)的含量 | 第33页 |
4.2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内分泌激素的影响 | 第33-35页 |
4.2.1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血清生长激素(GH)?葡萄糖(Glu)的含量的影响 | 第33-34页 |
4.2.2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血清Cor?谷丙转氨酶?TSH?SS 含量的影响 | 第34页 |
4.2.3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血清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含量的影响 | 第34-35页 |
4.3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第35-37页 |
4.3.1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 第35-36页 |
4.3.2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第36-37页 |
第五章 讨论 | 第37-46页 |
5.1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37-38页 |
5.2 饲料中添加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血清尿素氮和血糖的影响 | 第38-39页 |
5.3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第39-42页 |
5.3.1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胴体性状的影响 | 第39-40页 |
5.3.2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肉品质感官性状的影响 | 第40-41页 |
5.3.3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肉品质的影响 | 第41-42页 |
5.4 半胱胺和二氢吡啶对育肥猪内分泌激素和GPT 的影响 | 第42-46页 |
5.4.1 对生长激素(GH)的影响 | 第42页 |
5.4.2 对甲状腺素(T3、T4)的影响 | 第42-43页 |
5.4.3 对皮质醇(Cor.)的影响 | 第43-44页 |
5.4.4 对生长抑素(SS)的影响 | 第44页 |
5.4.5 对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影响 | 第44-45页 |
5.4.6 对谷丙转氨酶(GPT)的影响 | 第45-46页 |
结论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论著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