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光检测技术论文

ESPI相位提取中的关键技术及电路系统动态热变形实验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6-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1.1 电子散斑干涉技术及应用第9-11页
        1.1.1 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第9-10页
        1.1.2 电子散斑干涉技术的应用第10-11页
    1.2 动态电子散斑干涉相位提取中的关键技术第11-17页
        1.2.1 相移干涉法第11-13页
        1.2.2 条纹骨架线法第13-17页
    1.3 曲波变换第17-18页
    1.4 电路系统动态热变形研究第18-21页
    1.5 本论文结构及其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频域中几种有效的 ESPI 滤波方法分析评估第23-44页
    2.1 频域中几种有效的 ESPI 滤波方法回顾第23-32页
        2.1.1 低通频域滤波方法第23-24页
        2.1.2 根滤波方法第24-25页
        2.1.3 基于条纹方向的傅里叶变换滤波法第25-28页
        2.1.4 加窗傅里叶变换滤波法第28-29页
        2.1.5 局域傅里叶变换滤波法第29-30页
        2.1.6 小波变换滤波法第30-32页
    2.2 滤波方法的性能比较与分析第32-38页
    2.3 滤波方法定量评估第38-43页
        2.3.1 平均滤波时间第38-39页
        2.3.2 峰值信噪比第39-40页
        2.3.3 平均结构相似度第40-43页
    2.4 滤波方法的性能总结第43页
    2.5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三章 电子散斑干涉条纹图滤波的曲波方法第44-69页
    3.1 连续 Curvelet 变换第44-50页
        3.1.1 连续 Curvelet 变换的原理第44-49页
        3.1.2 应用 Curvelet 变换实现对图像的稀疏性表达第49-50页
    3.2 离散 Curvelet 变换及实现第50-51页
        3.2.1 基于 USFFT 的离散 Curvelet 变换实现方法第50页
        3.2.2 基于 Wrapping 的离散 Curvelet 变换实现方法第50-51页
    3.3 基于 Curvelet 变换的电子散斑干涉条纹图多尺度分解第51-55页
    3.4 基于 Curvelet 变换的滤波方法第55-59页
        3.4.1 Curvelet 变换中阈值算法第56-57页
        3.4.2 Curvelet 变换中阈值的设定第57-58页
        3.4.3 Curvelet 变换中重构图像“交错划痕”问题第58-59页
        3.4.4 多尺度相关系数阈值滤波法实现第59页
    3.5 提出的方法在电子散斑干涉图滤波中的应用第59-67页
    3.6 电子散斑干涉条纹图滤波的曲波方法性能分析第67-68页
    3.7 本章小结第68-69页
第四章 ESPI 条纹骨架线提取的方向耦合梯度矢量场方法第69-82页
    4.1 常用的骨架线提取方法第69-71页
        4.1.1 极值追踪法第69-71页
        4.1.2 阈值化细化方法第71页
    4.2 基于梯度矢量场的骨架线提取第71-74页
    4.3 基于方向耦合的梯度矢量场骨架线提取第74-81页
        4.3.3 基本原理第74-77页
        4.3.4 基于方向耦合的梯度矢量场骨架线提取算法离散化第77-79页
        4.3.5 基于方向耦合的梯度矢量场骨架线提取第79-81页
    4.4 本章小结第81-82页
第五章 电路系统热变形的动态 ESPI 实验研究第82-101页
    5.1 动态电子散斑测试技术第82-86页
        5.1.1 双光束测量面内位移第82-84页
        5.1.2 双光束测量离面位移第84-86页
    5.2 双光束干涉测量系统第86-89页
        5.2.1 光学系统构建第86-87页
        5.2.2 试件制作及分析第87-89页
    5.3 电子散斑干涉法测量离面位移第89-98页
        5.3.1 升温过程与冷却过程的变形实验第90-93页
        5.3.2 不同输入电压下电路板的热变形实验第93-94页
        5.3.3 不同固定方式下的变形实验第94-95页
        5.3.4 电路板及其焊接芯片实验第95-96页
        5.3.5 不同封装芯片的变形实验第96-98页
    5.4 电子散斑干涉法测量面内位移第98-100页
    5.5 本章小结第100-101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101-103页
参考文献第103-117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117-118页
致谢第118页

论文共11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染料掺杂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可控制备及多色调控
下一篇:中俄石油管道多年冻土物理力学性质试验研究及温度场数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