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13-14页 |
1.2.2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3.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5-17页 |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与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 第17页 |
1.4.2 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7-18页 |
2 金融效率与国际贸易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8-26页 |
2.1 金融效率的定义与分解 | 第18-20页 |
2.2 金融效率与国际贸易 | 第20-26页 |
2.2.1 金融发展与国际贸易研究的效率思想梳理 | 第20-22页 |
2.2.2 金融效率对国际贸易影响的研究分歧 | 第22-23页 |
2.2.3 金融效率与经济增长相关文献梳理 | 第23-26页 |
3 金融效率对出口贸易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26-42页 |
3.1 金融资源属性、金融效率来源与动态效率演化 | 第26-32页 |
3.1.1 金融资源的双重属性 | 第26页 |
3.1.2 金融效率的三层来源 | 第26-31页 |
3.1.3 金融效率的动态演化 | 第31-32页 |
3.2 金融效率对出口贸易增长的影响机制 | 第32-37页 |
3.2.1 金融效率与资本积累 | 第34页 |
3.2.2 金融效率与技术创新 | 第34页 |
3.2.3 金融效率与融资成本 | 第34-35页 |
3.2.4 金融效率对出口贸易影响的机制分解 | 第35-37页 |
3.3 金融效率差异对出口贸易增长区域收敛的影响机制 | 第37-42页 |
3.3.1 收敛原理与收敛假设 | 第37-39页 |
3.3.2 金融效率差异影响的要素数量机制 | 第39-40页 |
3.3.3 金融效率差异影响的技术扩散机制 | 第40-42页 |
4 中国金融效率与国际贸易发展的区域差异 | 第42-60页 |
4.1 区域差异的数据来源与测度方法 | 第42-45页 |
4.1.1 变异系数法 | 第42-43页 |
4.1.2 基尼系数法 | 第43页 |
4.1.3 对数离差均值与泰尔指标法 | 第43-44页 |
4.1.4 R/S 分析法 | 第44-45页 |
4.2 中国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与变动趋势 | 第45-51页 |
4.2.1 中国省际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 | 第45-47页 |
4.2.2 中国东、中、西部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 | 第47-50页 |
4.2.3 中国金融效率的区域差异变动趋势分析 | 第50-51页 |
4.3 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变动趋势 | 第51-60页 |
4.3.1 中国省际国际贸易的区域差异 | 第51-54页 |
4.3.2 中国东、中、西部国际贸易的区域差异 | 第54-57页 |
4.3.3 中国国际贸易的区域差异变动趋势分析 | 第57-60页 |
5 金融效率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60-72页 |
5.1 金融效率指标体系设定与金融效率的综合评价 | 第60-62页 |
5.1.1 金融效率的指标体系设定 | 第60-61页 |
5.1.2 金融效率的综合评价 | 第61-62页 |
5.2 金融效率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设定与数据来源 | 第62-65页 |
5.2.1 实证模型设定 | 第62-64页 |
5.2.2 数据来源与数据处理 | 第64-65页 |
5.3 金融效率对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65-72页 |
5.3.1 全国层面的增长影响与收敛分析 | 第65-68页 |
5.3.2 区域层面的增长影响与收敛分析 | 第68-72页 |
6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72-76页 |
6.1 主要研究结论 | 第72-73页 |
6.2 政策建议 | 第73-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4页 |
附录 | 第84页 |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4页 |
B.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研项目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