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7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6-17页 |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 第17-19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7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2章 新能源相关概念及其上市公司发展现状分析 | 第19-37页 |
2.1 新能源上市公司的界定 | 第19-21页 |
2.1.1 新能源的概念 | 第19-20页 |
2.1.2 新能源上市公司的产业特点 | 第20-21页 |
2.2 新能源上市公司发展状况 | 第21-26页 |
2.2.1 新能源产业具有大量可再生能源 | 第21-22页 |
2.2.2 科研投入不足阻碍新能源公司发展 | 第22-24页 |
2.2.3 新能源市场容量扩大 | 第24-25页 |
2.2.4 世界能源产品价格剧烈波动 | 第25-26页 |
2.3 新能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现状分析 | 第26-33页 |
2.3.1 股权相对集中 | 第26-29页 |
2.3.2 大股东持股比例呈下降趋势 | 第29-30页 |
2.3.3 股权分置改革效果显著 | 第30-32页 |
2.3.4 国有股比例偏大 | 第32-33页 |
2.4 新能源上市公司绩效现状分析 | 第33-35页 |
2.5 新能源上市公司不同股权结构下公司绩效现状分析 | 第35-36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3章 新能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模型设计 | 第37-46页 |
3.1 研究假设 | 第37-39页 |
3.2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39页 |
3.3 变量的选择 | 第39-42页 |
3.3.1 股权结构指标的选取 | 第39-40页 |
3.3.2 公司绩效指标的选取 | 第40-41页 |
3.3.3 控制变量的选取 | 第41-42页 |
3.4 回归分析模型的选择 | 第42-4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新能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 第46-56页 |
4.1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6-47页 |
4.2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统计分析 | 第47-50页 |
4.2.1 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第47-49页 |
4.2.2 股权集中度及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第49-50页 |
4.2.3 控制变量与公司绩效的相关性分析 | 第50页 |
4.3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 第50-55页 |
4.3.1 模型设计 | 第50-51页 |
4.3.2 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1-53页 |
4.3.3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制衡度与公司绩效的回归分析 | 第53-5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第5章 新能源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回归结果分析与对策建议 | 第56-63页 |
5.1 回归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1.1 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56-58页 |
5.1.2 股权集中度和股权属性与公司绩效的回归结果分析 | 第58页 |
5.2 改善股权结构提高公司绩效的政策建议 | 第58-62页 |
5.2.1 合理对待国家持股 | 第58-59页 |
5.2.2 提高法人股持股比例 | 第59-60页 |
5.2.3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 第60页 |
5.2.4 积极推进股权适度集中 | 第60-61页 |
5.2.5 适当增强股权制衡度 | 第61-6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结论 | 第63-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