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养护与维修论文--路基的养护与维修论文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因子分析及边坡水毁风险等级评价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4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1-12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公路水毁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2页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第12-14页
        1.3.1 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2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13-14页
第二章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调查分析第14-27页
    2.1 安康地区自然环境条件及对公路水毁的影响第14-16页
        2.1.1 地质地貌条件第14-15页
        2.1.2 河流水系第15页
        2.1.3 气候条件第15页
        2.1.4 自然环境条件对公路水毁的影响第15-16页
    2.2 安康地区典型水毁路段调查分析第16-26页
        2.2.1 调查的目的及意义第16页
        2.2.2 国道 G210 线水毁调查第16-21页
        2.2.3 省道 S310 线水毁调查第21-24页
        2.2.4 省道 S207 线水毁调查第24-26页
    2.3 小结第26-27页
第三章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类型及因子分析第27-38页
    3.1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类型划分方法第27页
    3.2 公路路基水毁类型及因子分析第27-30页
        3.2.1 路基整体坍塌第27-28页
        3.2.2 路基边坡滑塌第28页
        3.2.3 路基沉陷第28-29页
        3.2.4 沿河路基冲刷掏空第29页
        3.2.5 路基冲断冲毁第29-30页
    3.3 防护加固工程水毁类型及因子分析第30-31页
        3.3.1 挡土墙基础掏空失稳第30页
        3.3.2 挡土墙开裂外倾第30-31页
        3.3.3 沿河公路基脚防护构筑物破坏第31页
    3.4 排水系统水毁类型及因子分析第31-33页
        3.4.1 沟渠淤积第31-32页
        3.4.2 沟渠及沟渠出水口冲刷破坏第32页
        3.4.3 沟渠溢水慢坡冲刷第32-33页
        3.4.4 沟渠失稳坍塌第33页
        3.4.5 沟渠加固面破坏第33页
    3.5 涵洞水毁类型及因子分析第33-35页
        3.5.1 涵洞淤积堵塞第34页
        3.5.2 涵洞洞身破裂、断裂第34页
        3.5.3 涵洞渗漏破坏第34-35页
        3.5.4 涵洞翼墙和铺砌冲刷破坏第35页
    3.6 安康地区公路各类水毁关联性分析第35-37页
        3.6.1 分析各类水毁类型间关联性的目的第35-36页
        3.6.2 水毁关联性分析第36-37页
    3.7 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水毁因子聚类分析及权重确定第38-53页
    4.1 聚类分析基本原理与步骤第38-43页
        4.1.1 数据变换第38-39页
        4.1.2 Q 型聚类统计量与系统聚类距离计算第39-42页
        4.1.3 系统分析聚类步骤第42-43页
    4.2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水毁因子聚类分析第43-48页
        4.2.1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水毁量数据收集与整理第43-46页
        4.2.2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水毁因子聚类分析第46-48页
    4.3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水毁因子权重的确定第48-52页
        4.3.1 边坡水毁因子权重确定方法及步骤第48-49页
        4.3.2 边坡水毁因子权重确定第49-52页
    4.4 小结第52-53页
第五章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水毁风险灰色定权聚类评价第53-76页
    5.1 灰色定权聚类评估方法第53-56页
        5.1.1 灰色聚类理论概述第53页
        5.1.2 灰色定权聚类评估方法及步骤第53-56页
    5.2 基于灰色聚类理论的公路边坡抗水毁等级评价第56-62页
        5.2.1 公路边坡水毁风险等级划分第56-57页
        5.2.2 公路边坡水毁风险等级指标体系的构建第57-59页
        5.2.3 灰类白化权函数的构建第59-62页
        5.2.4 公路边坡抗水毁等级评估应用流程第62页
    5.3 风险等级评估的工程应用实例第62-70页
        5.3.1 案例第62-64页
        5.3.2 安全等级评价计算第64-70页
    5.4 公路水毁风险等级评价方法比较第70-74页
        5.4.1 模糊综合评价的基本原理第70页
        5.4.2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水毁风险等级评价综合模型的建立第70-71页
        5.4.3 模糊综合评价的工程应用第71-74页
        5.4.4 两类风险等级评价方法比较第74页
    5.5 小结第74-76页
第六章 安康地区公路水毁防治对策第76-91页
    6.1 公路水毁防治意义及基本原则第76页
    6.2 公路边坡坡面防护工程主要类别第76-79页
        6.2.1 植被防护第77页
        6.2.2 圬工防护第77-78页
        6.2.3 综合防护第78-79页
        6.2.4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主要防护类型第79页
    6.3 安康地区小桥涵水毁防治措施第79-81页
        6.3.1 涵洞进出口形式的选择第79-80页
        6.3.2 涵洞孔径的选择第80页
        6.3.3 涵洞进出口加固及消能设施第80页
        6.3.4 安康地区涵洞常用水毁修复及养护措施第80-81页
    6.4 安康地区挡土墙主要防治措施第81-83页
    6.5 安康地区公路上边坡水毁修复方案第83-90页
        6.5.1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防护治理基本原则第83-84页
        6.5.2 安康地区公路边坡水毁常用防治措施第84页
        6.5.3 G210 国道 K1164+310~K1164+370 段工程修复方案第84-89页
        6.5.4 施工的技术要求第89-90页
    6.6 小结第90-91页
主要结论和建议第91-93页
    7.1 结论第91-92页
    7.2 建议第92-93页
参考文献第93-95页
致谢第95-96页
附录第96-102页

论文共10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一个先天性白内障家系的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检测研究
下一篇: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关键技术与控制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