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9-1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及思路 | 第12-15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1.4.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5 论文的组织结构安排 | 第15-19页 |
2 文献综述与理论安排 | 第19-39页 |
2.1 社会化标注系统及其研究现状 | 第19-29页 |
2.1.1 社会化标注系统概述 | 第19-21页 |
2.1.2 社会化标注系统Last.fm、Delicious的标注模式 | 第21-23页 |
2.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 第23-29页 |
2.2 社会化标注动机研究现状 | 第29-32页 |
2.3 通信系统与信息熵 | 第32-37页 |
2.3.1 数字通信系统概述 | 第33-34页 |
2.3.2 通信系统中的编码和解码 | 第34-35页 |
2.3.3 信息熵 | 第35-37页 |
2.4 基于信息熵的社会化标注研究现状 | 第37-3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3 基于信息熵的社会化标注动机度量与实现 | 第39-61页 |
3.1 标注动机的差异化分析 | 第39-41页 |
3.2 社会化标注系统的通信系统化 | 第41-43页 |
3.3 基于信息熵度量社会化标注动机 | 第43-49页 |
3.3.1 基于信息熵的社会化标注动机度量指标的构建 | 第43-48页 |
3.3.2 用户活跃度的度量 | 第48-49页 |
3.3.3 基于用户活跃度度量用户标注动机的差异性 | 第49页 |
3.4 度量指标的存储与实现 | 第49-60页 |
3.4.1 用户活跃度的存储与实现 | 第50-51页 |
3.4.2 用户编码熵的存储与实现 | 第51-55页 |
3.4.3 用户解码熵的存储与实现 | 第55-57页 |
3.4.4 用户私有效用度的存储与实现 | 第57-60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4 用户标注动机实证分析 | 第61-67页 |
4.1 数据来源与基本特性统计 | 第61-62页 |
4.2 相关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2-66页 |
4.2.1 用户活跃度及相关特性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2-63页 |
4.2.2 用户活跃度-编码熵、解码熵相关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3-65页 |
4.2.3 用户活跃度-私有效用度相关实证结果与分析 | 第65-66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5 实证结果讨论与启示 | 第67-73页 |
5.1 用户活跃度与其动机差异化 | 第67-70页 |
5.2 用户标注动机与标注系统领域特性的关系 | 第70-71页 |
5.3 启示与建议 | 第71-73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73-77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3-85页 |
致谢 | 第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