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国民经济管理论文--资源、环境和生态管理论文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实证研究

作者简介第7-8页
摘要第8-12页
ABSTRACT第12-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21-45页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第21-24页
        1.1.1 研究背景第21-22页
        1.1.2 研究目的第22页
        1.1.3 研究意义第22-2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4-40页
        1.2.1 矿业城市研究现状第24-30页
        1.2.2 生态文明研究现状第30-37页
        1.2.3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相关研究现状第37-40页
        1.2.4 研究评述第40页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第40-43页
        1.3.1 研究思路第40-42页
        1.3.2 研究方法第42页
        1.3.3 研究内容第42-43页
    §1.4 主要创新点第43-45页
第二章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及内容第45-62页
    §2.1 矿业城市面临的问题第45-55页
        2.1.1 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影响第45-52页
        2.1.2 矿业城市的焦点问题第52-53页
        2.1.3 矿业城市发展面临的问题第53-55页
    §2.2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任务第55-59页
        2.2.1 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第56-57页
        2.2.2 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第57-58页
        2.2.3 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第58-59页
        2.2.4 促进矿业城市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第59页
    §2.3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框架第59-61页
        2.3.1 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潜力评价第60页
        2.3.2 矿业城市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优化第60页
        2.3.3 矿业城市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第60-61页
        2.3.4 矿业城市环境质量评价第61页
    §2.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三章 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第62-93页
    §3.1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参考第62-66页
        3.1.1 矿产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参考第62-63页
        3.1.2 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参考第63-64页
        3.1.3 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参考第64-65页
        3.1.4 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参考第65页
        3.1.5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参考第65-66页
    §3.2 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潜力指标体系的构建第66-72页
        3.2.1 指标选取原则第66页
        3.2.2 指标构建与筛选第66-67页
        3.2.3 指标体系的确定第67-72页
    §3.3 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潜力评价方法第72-74页
        3.3.1 均方差权数决策方法第72-73页
        3.3.2 综合评价法第73-74页
    §3.4 典型矿业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实证研究第74-92页
        3.4.1 东部矿业城市鞍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第74-80页
        3.4.2 中部矿业城市黄石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第80-87页
        3.4.3 西部矿业城市攀枝花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第87-92页
    §3.5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第四章 矿业城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第93-102页
    §4.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参考第93-94页
    §4.2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94-96页
        4.2.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94-95页
        4.2.2 评价体系的确定第95-96页
    §4.3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第96-98页
        4.3.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模型第96页
        4.3.2 基础指标权重的确定第96页
        4.3.3 归一化处理第96-98页
    §4.4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实证研究第98-101页
        4.4.1 东部矿业城市鞍山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第98-99页
        4.4.2 中部矿业城市黄石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第99-100页
        4.4.3 西部矿业城市攀枝花市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第100-101页
    §4.5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五章 矿业城市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第102-115页
    §5.1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参考第102-103页
        5.1.1 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参考第102页
        5.1.2 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指标参考第102-103页
    §5.2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体系的构建第103-104页
        5.2.1 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第103-104页
        5.2.2 评价体系的确定第104页
    §5.3 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实证研究第104-114页
        5.3.1 东部矿业城市鞍山市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第104-108页
        5.3.2 中部矿业城市黄石市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第108-111页
        5.3.3 西部矿业城市攀枝花市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第111-114页
    §5.4 本章小结第114-115页
第六章 矿业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及实证研究第115-124页
    §6.1 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参考第115-116页
    §6.2 矿业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第116-117页
        6.2.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116-117页
        6.2.2 矿业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第117页
    §6.3 矿业城市环境质量评价实证研究第117-123页
        6.3.1 东部矿业城市鞍山市环境质量评价第118-119页
        6.3.2 中部矿业城市黄石市环境质量评价第119-121页
        6.3.3 西部矿业城市攀枝花市环境质量评价第121-123页
    §6.4 本章小结第123-124页
第七章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水平评价第124-139页
    §7.1 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参考第124-125页
    §7.2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模型的构建第125-129页
        7.2.1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第125-126页
        7.2.2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模型第126-127页
        7.2.3 主成分分析法第127-128页
        7.2.4 排列图法第128-129页
    §7.3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评价分析第129-137页
        7.3.1 东部矿业城市鞍山市生态文明评价第129-130页
        7.3.2 中部矿业城市黄石市生态文明评价第130-131页
        7.3.3 西部矿业城市攀枝花市生态文明评价第131-132页
        7.3.4 典型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发展指数比较第132-137页
    §7.4 本章小结第137-139页
第八章 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建议第139-147页
    §8.1 完善矿业城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建议第139-140页
        8.1.1 完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考核第139-140页
        8.1.2 体现矿业城市特征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第140页
    §8.2 完善矿业城市生态文明指标评价方法的建议第140-141页
    §8.3 完善矿业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第141-145页
        8.3.1 建立促进矿业城市矿产资源集约与综合利用的长效机制第141-142页
        8.3.2 优化国土开发空间,综合利用多种资源第142-144页
        8.3.3 深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机制第144-145页
    §8.4 本章小结第145-147页
第九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第147-151页
    §9.1 研究结论第147-149页
    §9.2 研究展望第149-151页
致谢第151-152页
参考文献第152-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生产及其养分含量对模拟氮沉降的响应
下一篇:长江经济带产业转移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