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新型唯金属反射阵天线的研究与设计

致谢第5-6页
中文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绪论第11-19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1-12页
    1.2 反射阵天线的发展历史第12-13页
    1.3 反射阵天线的研究现状第13-18页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及内容安排第18-19页
2 反射阵天线的基本原理及分析方法第19-32页
    2.1 反射阵天线的基本原理第19-22页
        2.1.1 正馈结构的反射阵天线第19-21页
        2.1.2 偏馈结构的反射阵天线第21-22页
    2.2 反射阵单元的分析第22-28页
        2.2.1 反射阵单元的结构类型第22-24页
        2.2.2 反射阵单元的相移特性第24-28页
    2.3 反射阵天线的关键问题第28-31页
        2.3.1 馈源的遮挡效应第28-29页
        2.3.2 焦径比的影响第29-30页
        2.3.3 近似问题第30-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3 宽频带唯金属反射阵天线的设计第32-46页
    3.1 宽频带唯金属单元的设计第32-38页
        3.1.1 参考单元的分析第32-34页
        3.1.2 宽频单元的设计第34-38页
    3.2 宽频带反射阵天线的设计仿真第38-45页
        3.2.1 馈源的设计第38-41页
        3.2.2 唯金属反射阵天线的设计第41-45页
    3.3 本章小结第45-46页
4 单元相移范围对反射阵辐射特性的影响第46-55页
    4.1 传统阵列理论公式的推导第46-48页
    4.2 反射阵天线方向图的模拟第48-51页
    4.3 反射阵天线增益衰减的分析第51-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5页
5 反射阵单元尺寸变化新方法的研究第55-64页
    5.1 贴片单元尺寸变化方法的改进设计第55-58页
    5.2 方环单元尺寸变化方法的改进设计第58-61页
    5.3 贴片和方环变化新方法的融合设计第61-63页
    5.4 本章小结第63-64页
6 结束语第64-66页
    6.1 本文的工作总结第64页
    6.2 后续工作及展望第64-66页
参考文献第66-70页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70-72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析师跟踪、监督效应与企业行为研究
下一篇:消费假设的实证检验来自16个国家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