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文缩略词 | 第1-5页 |
| 摘要 | 第5-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一、前言 | 第9-17页 |
| ·HIV-1 病毒 | 第9页 |
| ·HIV-1 病毒形态 | 第9-11页 |
| ·HIV-1 主要结构蛋白 | 第11-14页 |
| ·HIV-1 中和抗体 | 第14-15页 |
| ·糖基化位点对HIV-1 感染和中和特性的影响 | 第15-17页 |
| 二、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17-33页 |
| ·材料、仪器和试剂 | 第17-19页 |
| ·材料 | 第17-19页 |
| ·主要仪器 | 第19页 |
| ·常用溶液 | 第19页 |
| ·方法 | 第19-33页 |
| ·大肠杆菌E.coli 化学感受态的制备 | 第20页 |
| ·定点突变 | 第20-26页 |
| ·转化大肠杆菌E.coli 化学感受态细胞 | 第26页 |
| ·质粒的小量提取 | 第26-27页 |
| ·质粒酶切鉴定 | 第27-28页 |
| ·质粒的大量提取 | 第28-29页 |
| ·质粒的定量 | 第29页 |
| ·利用LIPOFECTAMINE 2000 进行转染 | 第29页 |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29页 |
| ·Western Blot | 第29-30页 |
| ·功能性假病毒的获得 | 第30页 |
| ·假病毒P24 含量的测定 | 第30-31页 |
| ·假病毒相对感染能力的测定 | 第31页 |
| ·功能性假病毒的滴度测定 | 第31-32页 |
| ·中和试验操作流程 | 第32-33页 |
| 三、实验结果 | 第33-55页 |
| ·HIV-1 膜抗原的优化改造 | 第33-51页 |
| ·原始Env 的选择 | 第33-35页 |
| ·突变位点的选择 | 第35-37页 |
| ·突变克隆的获得 | 第37页 |
| ·质粒的酶切鉴定 | 第37-38页 |
| ·原始及25 个糖基化位点单独删除克隆的体外表达 | 第38-40页 |
| ·Env 改造对假病毒感染能力的影响 | 第40-42页 |
| ·Env 改造对假病毒中和特性的影响 | 第42-51页 |
| ·HIV-1 膜抗原上多个糖基化位点的联合改造 | 第51-55页 |
| ·糖基化的联合删除对假病毒感染能力的影响 | 第51-52页 |
| ·糖基化的联合删除对假病毒中和特性的影响 | 第52-55页 |
| 四、讨论 | 第55-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9页 |
| 综述 艾滋病疫苗研究现状 | 第69-78页 |
| 参考文献 | 第75-78页 |
| 致谢 | 第78-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