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1 前言 | 第9-14页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4 技术路线及关键技术 | 第12-14页 |
2 研究区区域地质和浅层气开发程度概况 | 第14-19页 |
2.1 研究区区域地质 | 第15-18页 |
2.2 浅层气研究程度 | 第18-19页 |
3 研究区浅层气分布特征 | 第19-24页 |
3.1 浅层气分布层位 | 第19-20页 |
3.2 浅层气分布构造特征 | 第20-23页 |
3.3 浅层气测井响应特征 | 第23-24页 |
4 浅层气识别方法 | 第24-49页 |
4.1 气测直接识别法 | 第24-27页 |
4.2 钻井直接识别法 | 第27-30页 |
4.3 系列测井识别法 | 第30-39页 |
4.4 标准测井加辅助构造识别法 | 第39-45页 |
4.5 综合判识流程 | 第45页 |
4.6 浅层气的判识结果 | 第45-49页 |
5 控制要素和富集规律 | 第49-56页 |
5.1 浅气层分布的控制要素研究 | 第49-53页 |
5.2 浅层气的富集判识与富集规律 | 第53-56页 |
6 结论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59页 |
作者简历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