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可见光室内定位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研究背景与应用前景第10-17页
        1.1.1 可见光通信的研究现状第10-12页
        1.1.2 可见光通信的应用前景第12-13页
        1.1.3 室内定位技术现状第13-15页
        1.1.4 可见光室内定位技术现状第15-17页
        1.1.5 可见光室内定位的应用前景第17页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工作第17-19页
    1.3 论文的结构第19页
    1.4 本章总结第19-20页
第二章 系统信道特性第20-42页
    2.1 LED基本原理介绍第20-25页
        2.1.1 发光二级管基本原理第20-21页
        2.1.2 发光二级管基本结构第21-25页
    2.2 LED照度分布研究第25-33页
        2.2.1 LED的光学参数第25-26页
        2.2.2 LED的广义朗伯模型第26-29页
        2.2.3 两个LED光照度分布分析第29-31页
        2.2.4 LED阵列的光照度分布第31-33页
    2.3 光电转换器接收端基本原理介绍第33页
    2.4 光敏二极管的光照特性分析第33-37页
        2.4.1 光敏二极管的量子效率η第33-34页
        2.4.2 光敏二极管中的光电流I_p与入射光功率P的关系第34页
        2.4.3 光敏二极管中短路光电流I_o与入射光功率P的关系第34-36页
        2.4.4 光功率与光敏二极管电压之间的关系分析第36-37页
    2.5 室内LED光源布局第37-40页
        2.5.1 LED光源布局理论分析第37-39页
        2.5.2 室内光源布局第39-40页
    2.6 本章总结第40-42页
第三章 可见光室内定位算法第42-68页
    3.1 光照强度测量算法第42-44页
    3.2 距离测量技术第44-45页
    3.3 室内定位算法第45-64页
        3.3.1 光照度加权平均算法第47-52页
        3.3.2 三边测量法第52-54页
        3.3.3 极大似然估计法第54-59页
        3.3.4 三角测量法第59-64页
    3.4 与现有方案误差对比第64-67页
        3.4.1 现有可见光室内定位技术分析第64页
        3.4.2 误差对比分析第64-67页
    3.5 本章总结第67-68页
第四章 可见光室内定位平台设计第68-84页
    4.1 发送端设计第68-73页
        4.1.1 数据源设计第68-69页
        4.1.2 LED大电流驱动电路设计第69-73页
    4.2 接收端设计第73-78页
        4.2.1 光电模块设计第73-75页
        4.2.2 电压检测电路设计第75-76页
        4.2.3 整形比较电路设计第76-78页
    4.3 帧结构和通信协议设计第78-81页
        4.3.1 编码方式第78页
        4.3.2 帧结构设计第78-79页
        4.3.3 通信时序第79-81页
    4.4 程序设计第81-83页
        4.4.1 发送端程序设计第81页
        4.4.2 接收端程序设计第81-83页
    4.5 本章总结第83-84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84-86页
    5.1 总结第84页
    5.2 展望第84-86页
参考文献第86-90页
致谢第90-92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移动互联网中基于机器学习的用户个性化QoE评估
下一篇:3D MIMO关键传输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