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黄荆风景区植物景观特征及评价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立题背景 | 第9页 |
2 文献综述 | 第9-17页 |
2.1 国内外植物景观研究概况 | 第10-12页 |
2.2 国内外植物景观评价概述 | 第12-17页 |
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页 |
4 研究区自然概况 | 第17-18页 |
4.1 黄荆风景区区位分析 | 第17-18页 |
4.2 地形地貌 | 第18页 |
4.3 气候特征 | 第18页 |
4.4 植物概况 | 第18页 |
5 研究方法 | 第18-23页 |
5.1 四川黄荆风景区植物成分调查 | 第18-19页 |
5.1.1 文献资料收集 | 第18页 |
5.1.2 野外调查 | 第18-19页 |
5.2 四川黄荆风景区植物群落划分 | 第19页 |
5.3 样地的选择与拍摄 | 第19页 |
5.4 林外景观拍摄规范 | 第19-20页 |
5.5 黄荆风景区植物景观类型评价 | 第20-23页 |
5.5.1 评判者选择 | 第20页 |
5.5.2 评判方法 | 第20-21页 |
5.5.3 景观因子分解 | 第21页 |
5.5.4 数据标准化处理 | 第21-22页 |
5.5.5 黄荆风景区景观评价模型建立 | 第22页 |
5.5.6 评判步骤 | 第22-23页 |
6 研究内容 | 第23-24页 |
7 研究结果与分析 | 第24-61页 |
7.1 黄荆风景区植物成分 | 第24-50页 |
7.1.1 植物成分 | 第24页 |
7.1.2 植物科属种组成 | 第24-50页 |
7.2 黄荆风景区群落类型 | 第50-55页 |
7.2.1 分类原则 | 第51页 |
7.2.2 群落类型 | 第51-52页 |
7.2.3 典型代表群落景观 | 第52-55页 |
7.3 黄荆风景区植物景观类型 | 第55-57页 |
7.3.1 植物季相景观 | 第55-56页 |
7.3.2 植被垂直景观 | 第56-57页 |
7.4 黄荆风景区植物景观美景度 | 第57-61页 |
7.4.1 影响美景度评价的因子的分析 | 第57-59页 |
7.4.2 黄荆风景区模型建立 | 第59-60页 |
7.4.3 模型因子分析 | 第60-61页 |
8 结论与讨论 | 第61-64页 |
8.1 结论 | 第61-62页 |
8.2 建议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