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3页 |
1.1.1 社会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理论背景 | 第11-12页 |
1.1.3 实际案例背景 | 第12-13页 |
1.2 研究意义与目的 | 第13-14页 |
1.2.1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1.2.2 研究目的 | 第14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3.1 文献分析法 | 第14页 |
1.3.2 问卷调查法 | 第14-15页 |
1.3.3 实地调研法 | 第15页 |
1.3.4 焦点访谈法 | 第15页 |
1.3.5 多学科综合 | 第15页 |
1.3.6 用户测试法 | 第15页 |
1.4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 第15-19页 |
1.4.1 国外文献研究综述 | 第15-17页 |
1.4.2 国内文献研究综述 | 第17-19页 |
1.5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6 研究任务 | 第20-21页 |
1.7 研究创新点 | 第21-22页 |
1.8 研究框架 | 第22-23页 |
第2章 同理心理论和交互设计相关理论总结 | 第23-33页 |
2.1 同理心理论研究 | 第23-26页 |
2.1.1 同理心的概念 | 第23页 |
2.1.2 同理心的特征 | 第23-24页 |
2.1.3 同理心在相关领域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2.2 移动产品中的交互设计研究 | 第26-31页 |
2.2.1 交互设计概论 | 第26-29页 |
2.2.2 移动产品中的交互设计研究 | 第29-31页 |
2.3 同理心在交互设计中的研究 | 第31-33页 |
第3章 幼儿教育与家校沟通系统的概论 | 第33-45页 |
3.1 幼儿教育的综述 | 第33-34页 |
3.1.1 幼儿教育的特点 | 第33页 |
3.1.2 幼儿教育的方向 | 第33-34页 |
3.1.3 我国幼儿教育现状 | 第34页 |
3.2 家校沟通的理解 | 第34-37页 |
3.2.1 何为家校沟通与合作 | 第34-36页 |
3.2.2 家校沟通合作的必要性 | 第36-37页 |
3.2.3 影响家校沟通的因素 | 第37页 |
3.3 我国家校沟通的现状分析 | 第37-41页 |
3.3.1 家校沟通理论的研究现状分析 | 第37-38页 |
3.3.2 家校沟通方式的使用现状分析 | 第38-41页 |
3.4 对现有家校沟通系统的总结与展望 | 第41-45页 |
3.4.1 目前家校沟通系统的特点 | 第41-42页 |
3.4.2 目前家校沟通系统存在的不足 | 第42页 |
3.4.3 对未来家校沟通系统的展望 | 第42-45页 |
第4章 基于同理心理论的幼儿家校沟通系统的交互设计分析 | 第45-73页 |
4.1 幼儿家校沟通系统设计分析 | 第45-47页 |
4.1.1 环境因素 | 第45-46页 |
4.1.2 用户因素 | 第46-47页 |
4.1.3 技术因素 | 第47页 |
4.2 幼儿园家校沟通系统的用户调研 | 第47-58页 |
4.2.1 问卷调查法 | 第48-54页 |
4.2.2 焦点访谈法 | 第54-55页 |
4.2.3 运用同理心对用户进行观察和实地调研 | 第55-58页 |
4.3 基于同理心下的幼儿家校沟通系统的用户需求分析 | 第58-62页 |
4.3.1 功能需求分析 | 第58-60页 |
4.3.2 情感需求分析 | 第60-61页 |
4.3.3 可用性需求分析 | 第61-62页 |
4.3.4 技术需求分析 | 第62页 |
4.4 幼儿园家校沟通系统的需求定位 | 第62-67页 |
4.4.1 定位设计策略 | 第62-63页 |
4.4.2 构建角色、模拟用户使用场景 | 第63-66页 |
4.4.3 制定用户需求列表 | 第66-67页 |
4.5 幼儿园家校沟通系统的功能细分 | 第67-73页 |
4.5.1 幼儿园家校沟通系统的平台架构分析 | 第67-68页 |
4.5.2 家校沟通系统中教师客户端的功能细分 | 第68-70页 |
4.5.3 家校沟通系统中家长客户端的功能细分 | 第70-71页 |
4.5.4 家校沟通系统中儿童智能手环的功能细分 | 第71-73页 |
第5章 幼儿园家校沟通系统的交互设计实践 | 第73-100页 |
5.1 幼儿园家校沟通系统APP的交互设计实现 | 第73-93页 |
5.1.1 整体功能架构 | 第74-75页 |
5.1.2 交互流程图 | 第75-79页 |
5.1.3 高保真界面设计规范 | 第79-84页 |
5.1.4 交互界面集中展示 | 第84-93页 |
5.2 幼儿智能手环设计分析 | 第93-97页 |
5.2.1 “宝宝徽章”手环的材料分析 | 第93页 |
5.2.2 “宝宝徽章”手环的功能分析 | 第93-94页 |
5.2.3 “宝宝徽章”手环的造型色彩分析 | 第94页 |
5.2.4 “宝宝徽章”手环的效果图设计 | 第94-96页 |
5.2.5 “宝宝徽章”手环尺寸设计 | 第96-97页 |
5.3 评估测试 | 第97-100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00-101页 |
6.1 结论 | 第100页 |
6.1.1 主要成果 | 第100页 |
6.1.2 存在不足 | 第100页 |
6.2 展望 | 第100-101页 |
参考文献 | 第101-103页 |
致谢 | 第103-104页 |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学术成就 | 第104-105页 |
附录B 问卷和访谈提纲设计 | 第105-11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