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论文--脑血管疾病论文--急性脑血管疾病(中风)论文

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效果及临床分型的影响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引言第12-14页
第1章 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效果评价第14-24页
    1.1 材料与方法第14-16页
        1.1.1 研究对象第14页
        1.1.2 入选标准第14页
        1.1.3 排除标准第14页
        1.1.4 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第14-15页
        1.1.5 研究目的第15页
        1.1.6 研究方法第15-16页
        1.1.7 统计学方法第16页
    1.2 结果第16-18页
        1.2.1 实验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第16-17页
        1.2.2 实验组和对照组NIHSS评分、ADL评分比较第17页
        1.2.3 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清CK、CK-MB、UA水平比较第17-18页
    1.3 讨论第18-22页
        1.3.1 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的短期预后的效果第19页
        1.3.2 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机制研究第19-21页
        1.3.3 缺血性卒中预后相关因素分析第21-22页
    1.4 本章小结第22页
    参考文献第22-24页
第2章 不同急性脑梗死临床分型对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短期预后的影响第24-38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24-26页
        2.1.1 研究对象第24页
        2.1.2 急性脑梗死常见分型第24-25页
        2.1.3 急性脑梗死诊断标准第25页
        2.1.4 研究目的第25页
        2.1.5 研究方法第25-26页
        2.1.6 统计学方法第26页
    2.2 结果第26-33页
        2.2.1 急性脑梗死患者TOAST分型中各亚型短期预后的比较第27-28页
        2.2.2 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中各亚型短期预后的比较第28-30页
        2.2.3 急性脑梗死患者MRI分型中各亚型短期预后的比较第30-31页
        2.2.4 急性脑梗死患者CISS分型中各亚型短期预后的比较第31-33页
    2.3 讨论第33-35页
        2.3.1 临床常见四种脑梗分型中各亚型对LIPostC干预效果的影响第33-34页
        2.3.2 急性脑梗死CISS分型与TOAST病因分型的差异性探讨第34页
        2.3.3 不足与展望第34-35页
    2.4 本章小结第35页
    参考文献第35-38页
第3章 综述 远隔肢体缺血后适应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短期预后的效果及临床分型的影响第38-50页
    3.1 缺血后适应的概念提出及研究进展第38-40页
    3.2 操作方法及临床研究第40-41页
    3.3 缺血后适应脑保护机制的实验研究第41-44页
        3.3.1 抗细胞凋亡和抗自由基损伤第41页
        3.3.2 抑制炎症反应和NO释放第41-42页
        3.3.3 保护线粒体、激活钾-ATP通道和增加阿片受体激动剂释放第42页
        3.3.4 保护血脑屏障通透性第42-43页
        3.3.5 增加神经保护物质第43页
        3.3.6 影响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第43页
        3.3.7 诱导自噬-溶酶体途径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P2X7受体第43-44页
    3.4 展望第44页
    参考文献第44-50页
结论第50-51页
附录A NIHSS卒中量表第51-55页
附录B 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Barthel Index第55-56页
附录C 脑梗死OCSP分型标准第56-57页
致谢第57-58页
导师简介第58-59页
作者简介第59-60页
学位论文数据集第60页

论文共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帕金森病患者经颅超声黑质高回声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下一篇:基于CTA评估的急性脑梗死侧支循环形成及其与临床症状和近期预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