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基工程论文

黄泛区粉土水力特征参数研究

作者简历第6-7页
摘要第7-10页
abstract第10-13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35页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第18-20页
    1.2 土体水力参数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0-29页
        1.2.1 饱和渗透系数研究现状第20-21页
        1.2.2 水分特征曲线研究现状第21-25页
        1.2.3 毛细吸水性能研究现状第25-27页
        1.2.4 非饱和渗透系数研究现状第27-29页
    1.3 黄泛区粉土水力参数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9-31页
        1.3.1 力学性质与含水量的关系研究第29-30页
        1.3.2 毛细水上升研究第30页
        1.3.3 渗透系数与水分特征曲线研究第30-31页
        1.3.4 存在的问题第31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第31-35页
        1.4.1 主要研究内容第31-32页
        1.4.2 技术路线第32-34页
        1.4.3 创新点第34-35页
第二章 黄泛区粉土粒径分布特征及分布函数第35-45页
    2.1 黄泛区新近沉积粉土成因与分布区域第35-36页
    2.2 黄泛区粉土颗粒组成特征统计分析第36-40页
        2.2.1 粉土样本数据来源第36-38页
        2.2.2 统计分析结果第38-40页
    2.3 黄泛区粉土粒径分布函数第40-44页
        2.3.1 粒径分布函数选择第40-42页
        2.3.2 粒径分布函数拟合分析第42-44页
    2.4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三章 土颗粒堆积填充孔隙计算方法第45-59页
    3.1 土颗粒堆积孔隙第45-47页
        3.1.1 土中孔隙存在的形态第45-46页
        3.1.2 土颗粒与孔隙第46-47页
    3.2 均一土颗粒堆积孔隙计算方法第47-50页
        3.2.1 土颗粒堆积基本假定第47-48页
        3.2.2 孔隙特征参数计算模型第48-49页
        3.2.3 毛细管孔隙特征参数计算方法第49-50页
    3.3 两组份土颗粒堆积填充孔隙计算方法第50-55页
        3.3.1 土颗粒堆积填充模式第50-51页
        3.3.2 土颗粒堆积填充模式辨识第51页
        3.3.3 土粒堆积填充等效孔隙模式第51-54页
        3.3.4 毛细管孔隙特征参数计算方法第54-55页
    3.4 多组份土颗粒堆积填充孔隙计算方法第55-57页
        3.4.1 土粒堆积填充等效孔隙模型第55-57页
        3.4.2 堆积填充过程中土粒的匹配原则与次序第57页
        3.4.3 毛细管孔隙特征参数计算方法第57页
    3.5 本章小结第57-59页
第四章 黄泛区粉土饱和渗透性研究第59-67页
    4.1 试验概况第59-60页
    4.2 孔隙比对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第60-62页
        4.2.1 实验数据及拟合分析第60-62页
        4.2.2 孔隙比影响因素机理分析第62页
    4.3 制样含水量对饱和渗透系数的影响分析第62-65页
        4.3.1 实验数据及拟合分析第62-64页
        4.3.2 制样含水量影响因素机理分析第64-65页
    4.4 本章小结第65-67页
第五章 黄泛区粉土水分特征曲线研究第67-101页
    5.1 粉土水分特征曲线压力板试验第67-75页
        5.1.1 试验概况第67-69页
        5.1.2 水分特征曲线的变化规律及机理分析第69-71页
        5.1.3 制样干密度对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分析第71-73页
        5.1.4 制样含水量对水分特征曲线的影响分析第73-74页
        5.1.5 土样级配曲线与水分特征曲线相似性分析第74-75页
    5.2 水分特征曲线方程的拟合与估算第75-86页
        5.2.1 水分特征曲线方程第75-77页
        5.2.2 水分特征曲线方程拟合分析第77-85页
        5.2.3 VG模型参数回归与预测第85-86页
    5.3 基于土粒径分布的水分特征曲线估算第86-92页
        5.3.1 Arya-Paris模型介绍第86-88页
        5.3.2 Arya-Paris模型中经验参数? 的讨论第88-89页
        5.3.3 基于Arya-Paris模型的黄泛区粉土土水特征曲线第89-91页
        5.3.4 基于土粒等效孔隙模型的水分特征曲线计算流程第91-92页
    5.4 考虑膜状水与吸附水的水分特征曲线第92-98页
        5.4.1 膜状水与吸附水量计算基本假定第92-96页
        5.4.2 膜状水与吸附水的估算第96-97页
        5.4.3 黄泛区粉土水分特征曲线的综合预估分析第97-98页
    5.5 本章小结第98-101页
第六章 黄泛区粉土毛细吸水性研究第101-123页
    6.1 毛细吸水实验第101-105页
        6.1.1 实验目的第101页
        6.1.2 实验设备第101-102页
        6.1.3 试样制备及实验方法第102-105页
    6.2 实验成果及分析第105-111页
        6.2.1 毛细吸水时程特点第105-107页
        6.2.2 毛细吸水曲线随干密度、制样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第107-110页
        6.2.3 毛细吸水过程机理分析第110-111页
    6.3 毛细吸水时程曲线拟合与参数回归第111-114页
        6.3.1 毛细吸水曲线拟合分析第111-113页
        6.3.2 毛细吸水拟合函数参数回归第113-114页
    6.4 毛细吸水量经验公式适用性第114-117页
    6.5 毛细水上升高度第117-120页
        6.5.1 毛细水上升高度实验第117-119页
        6.5.2 毛细水上升高度经验公式适用性第119-120页
    6.6 本章小结第120-123页
第七章 黄泛区粉土非饱和渗透研究第123-135页
    7.1 非饱和排水过程特性分析第123-130页
        7.1.1 实验概况第123-124页
        7.1.2 排水时程曲线随干密度、制样含水量的变化规律第124-128页
        7.1.3 基质吸力作用下排水过程的机制分析第128-130页
    7.2 非饱和渗透系数经验公式第130-133页
        7.2.1 基于颗粒级配的非饱和渗透系数计算方法第130-131页
        7.2.2 黄泛区粉土非饱和渗透系数第131-133页
    7.3 本章小结第133-135页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第135-140页
    8.1 结论第135-138页
    8.2 展望第138-140页
致谢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2页

论文共1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矿石消耗影响机制研究
下一篇:纤维EPS颗粒轻质土物理力学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