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化学工业论文--第Ⅳ族金属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钛副族(ⅣB族)元素的无机化合物论文

钛铁矿碳热还原—氮化制备富钛料的基础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7页
    1.1 钛资源概论第10-11页
    1.2 含钛物料制备富钛料的研究进展第11-18页
        1.2.1 电炉熔炼法第11-12页
        1.2.2 选择氯化法第12页
        1.2.3 还原锈蚀法第12-14页
        1.2.4 盐酸浸出法第14-16页
        1.2.5 碳热还原法第16页
        1.2.6 TiN粉末的制备方法第16-18页
    1.3 钛铁矿内配碳高温碳热还原-氮化理论的研究进展第18-20页
        1.3.1 钛铁矿内配碳高温还原热力学的研究进展第19页
        1.3.2 钛铁矿内配碳高温强化还原的研究进展第19-20页
    1.4 数值模拟中基本模型的研究进展第20-24页
        1.4.1 流动模型第20-22页
        1.4.2 辐射传热模型第22-24页
    1.5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技术路线第24-27页
        1.5.1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4页
        1.5.2 研究的内容第24-25页
        1.5.3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5-27页
2 钛铁矿碳热还原-氮化制备富钛料的理论研究第27-47页
    2.1 基于HSC Chemistry 6.0 热力学计算原理第27-28页
    2.2 钛铁矿内配碳高温氮化反应热力学分析第28-38页
        2.2.1 FeTiO_3-N_2-C体系碳热还原氮化的热力学分析第29-31页
        2.2.2 TiO_2-N_2-C体系碳热还原氮化的热力学分析第31-34页
        2.2.3 Ti_3O_5-N_2-C体系碳热还原氮化的热力学分析第34-36页
        2.2.4 Ti_2O_3(TiO)-N_2-C体系碳热还原氮化的热力学分析第36-37页
        2.2.5 主要杂质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第37-38页
    2.3 钛铁矿内配碳高温氮化反应机理研究第38-45页
        2.3.1 钛铁矿内配碳高温氮化过程配碳量的计算第39页
        2.3.2 铁氧化物还原过程中碳量的计算第39-40页
        2.3.3 平衡组分分析第40-45页
    2.4 本章小结第45-47页
3 钛铁矿内配碳造球实验研究第47-60页
    3.1 实验材料及设备第47-48页
        3.1.1 钛铁矿第47页
        3.1.2 焦粉第47页
        3.1.3 粘结剂第47-48页
        3.1.4 实验设备第48页
    3.2 原料粒度分析第48-51页
    3.3 实验设计及步骤第51-53页
        3.3.1 实验设计第51-52页
        3.3.2 实验的主要步骤第52-53页
    3.4 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第53-55页
        3.4.1 PVA浓度对落下强度的影响第53-54页
        3.4.2 成球压力对球团落下强度的影响第54-55页
    3.5 正交实验结果分析第55-58页
        3.5.1 实验数据计算第55-57页
        3.5.2 实验结果分析第57-58页
    3.6 球团冶金性能分析第58-59页
        3.6.1 落下强度第58页
        3.6.2 抗压强度第58页
        3.6.3 转鼓系数第58-59页
    3.7 本章小结第59-60页
4 钛铁矿碳热还原-氮化实验研究第60-76页
    4.1 实验方案及研究方法第60页
    4.2 实验方案第60-74页
    4.3 本章小结第74-76页
5 钛铁矿碳热还原-氮化制备富钛料的数值模拟第76-94页
    5.1 有限体积法求解模型方程的基本思想第76-78页
    5.2 数学模型第78-80页
        5.2.1 流动模型-k ?ε湍动模型第78-79页
        5.2.2 传热模型第79-80页
        5.2.3 流动传热耦合第80页
    5.3 几何模型及网格划分第80-82页
    5.4 边界条件和数值求解过程第82-83页
    5.5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83-93页
        5.5.1 氮化反应器内部速度场分析第83-86页
        5.5.2 氮化反应器内部速度场和温度场耦合数值模拟分析第86-88页
        5.5.3 不同氮化氮化条件下数值模拟结果分析第88-93页
    5.6 本章小结第93-94页
6 结论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1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第101-102页
致谢第102-103页

论文共10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纯V2O5的制备及其在钒电池中的应用
下一篇:AZ91挤压变形镁合金蠕变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