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0-13页 |
ABSTRACT | 第13-16页 |
前言 | 第17-28页 |
第一章 紫杉醇-油酸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和表征 | 第28-42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28-29页 |
1.1 材料 | 第28页 |
1.2 仪器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0页 |
2.1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 | 第29页 |
2.2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粒径和Zeta电位分析 | 第29页 |
2.3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外观形态 | 第29页 |
2.4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胶体稳定性和长期储存稳定性 | 第29页 |
2.5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体外药物释放行为 | 第29-30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30-40页 |
3.1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形成纳米粒 | 第30-32页 |
3.2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剂学表征 | 第32-36页 |
3.3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氧化还原敏感释药 | 第36-40页 |
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二章 紫杉醇-油酸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细胞毒性和细胞摄取 | 第42-5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42-43页 |
1.1 材料 | 第42页 |
1.2 仪器 | 第42-43页 |
1.3 细胞 | 第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45页 |
2.1 试液的配制 | 第43页 |
2.2 细胞培养 | 第43页 |
2.3 MTT法测定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细胞毒性 | 第43-44页 |
2.4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细胞摄取 | 第44-4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45-52页 |
3.1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细胞毒性 | 第45-47页 |
3.2 与细胞孵育后紫杉醇浓度的测定 | 第47-49页 |
3.3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细胞摄取 | 第49-5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三章 紫杉醇-油酸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药动学和体内分布 | 第54-63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54-55页 |
1.1 材料 | 第54页 |
1.2 仪器 | 第54页 |
1.3 细胞和动物 | 第54-55页 |
2. 实验方法 | 第55-56页 |
2.1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药动学研究 | 第55页 |
2.2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体内分布 | 第55-56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56-62页 |
3.1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药动学行为 | 第56-60页 |
3.2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体内分布 | 第60-62页 |
4. 本章小结 | 第62-63页 |
第四章 紫杉醇-油酸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体内抗肿瘤效果 | 第63-74页 |
1. 材料与仪器 | 第63-64页 |
1.1 材料 | 第63页 |
1.2 仪器 | 第63页 |
1.3 细胞和动物 | 第63-64页 |
2. 实验方法 | 第64-65页 |
2.1 人鳞状上皮细胞癌(KB-3-1)荷瘤裸鼠动物模型的建立 | 第64页 |
2.2 分组和给药方案 | 第64页 |
2.3 体内药效评价方法 | 第64-65页 |
2.4 安全性评价指标 | 第65页 |
3. 结果与讨论 | 第65-73页 |
3.1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抗肿瘤效果 | 第65-70页 |
3.2 紫杉醇-油酸小分子前药自组装纳米粒的给药安全性评价 | 第70-73页 |
4. 本章小结 | 第73-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6页 |
创新点与不足 | 第76-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8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附录 | 第86-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