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光波通信、激光通信论文

基于Flip-OFDM的光无线通信系统优化设计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缩略词第12-14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24页
    1.1 可见光通信系统第14-17页
        1.1.1 研究背景第14页
        1.1.2 发展历史及研究现状第14-15页
        1.1.3 优势第15-16页
        1.1.4 应用与前景第16-17页
    1.2 VLC中的相关技术第17-21页
        1.2.1 信道模型第17-18页
        1.2.2 传统OFDM技术第18-19页
        1.2.3 光OFDM技术第19-21页
    1.3 本文研究工作与文章结构第21-24页
第二章 Flip-OFDM中的接收机设计第24-38页
    2.1 引言第24-25页
    2.2 传统Flip-OFDM第25-27页
        2.2.1 发送端系统模型第25-26页
        2.2.2 接收端系统模型第26-27页
    2.3 阈值接收机第27-30页
        2.3.1 基本原理第27-28页
        2.3.2 具体算法第28-30页
    2.4 迭代接收机第30-31页
        2.4.1 基本原理第30页
        2.4.2 具体算法第30-31页
    2.5 分集合并接收机第31-34页
        2.5.1 分集合并技术第31-32页
        2.5.2 时域分集合并接收机第32-33页
        2.5.3 频域分集合并接收机第33-34页
    2.6 性能分析第34-36页
        2.6.1 分析指标第34-35页
        2.6.2 信噪比性能分析第35-36页
    2.7 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第36-37页
    2.8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三章 Flip-OFDM中的预编码设计第38-58页
    3.1 引言第38-40页
        3.1.1 峰值平均功率比PAPR第38页
        3.1.2 PAPR的研究现状第38-39页
        3.1.3 预编码的研究现状第39-40页
    3.2 SVD预编码Flip-OFDM系统第40-41页
        3.2.1 收发端统模型第40-41页
        3.2.2 发送端信号的产生过程第41页
        3.2.3 接收端信号的解调过程第41页
    3.3 DFT预编码Flip-OFDM系统第41-43页
        3.3.1 收发端系统模型第42页
        3.3.2 发送端信号的产生过程第42页
        3.3.3 接收端信号的解调过程第42-43页
    3.4 PE预编码Flip-OFDM系统第43-48页
        3.4.1 收发端系统模型第43页
        3.4.2 发送端信号的产生过程第43页
        3.4.3 接收端解调第43-44页
        3.4.4 联合优化求解第44-46页
        3.4.5 算法总结第46-47页
        3.4.6 收敛性分析第47-48页
    3.5 PE-Scale预编码Flip-OFDM系统第48-52页
        3.5.1 收发端系统模型第48页
        3.5.2 发送端信号的产生过程第48-49页
        3.5.3 接收端解调第49页
        3.5.4 联合优化求解第49-51页
        3.5.5 算法总结第51-52页
        3.5.6 收敛性分析第52页
    3.6 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第52-56页
        3.6.1 新型预编码Flip-OFDM系统第52-54页
        3.6.2 新型预编码Flip-OFDM系统的接收机技术第54-56页
    3.7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Flip-OFDM中的预编码与削波联合优化设计第58-72页
    4.1 引言第58-60页
        4.1.1 双边削波限幅技术第58-59页
        4.1.2 Bussgang定理第59页
        4.1.3 本文研究第59-60页
    4.2 传统削波Flip-OFDM系统第60-63页
        4.2.1 收发端系统模型第60-61页
        4.2.2 发送端信号的产生过程第61-62页
        4.2.3 接收端解调第62-63页
    4.3 新型削波PE预编码Flip-OFDM系统第63-67页
        4.3.1 收发端系统模型第63页
        4.3.2 发送端信号的产生过程第63-64页
        4.3.3 接收端解调第64-65页
        4.3.4 联合优化求解第65-67页
        4.3.5 算法总结第67页
        4.3.6 收敛性分析第67页
    4.4 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第67-70页
        4.4.1 新型削波PE预编码系统第67-69页
        4.4.2 新型削波PE预编码系统的接收机技术第69-70页
    4.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72-74页
    5.1 总结第72-73页
    5.2 进一步研究方向第73-74页
致谢第74-76页
参考文献第76-8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4页

论文共8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PAM-DMT光无线通信检测与同步技术研究
下一篇:毫米波通信系统中空间复用调度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