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目录 | 第10-13页 |
1 引言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问题的提出 | 第14-16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1 分路不良的国外研究现状 | 第16页 |
1.3.2 分路不良的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3.3 研究现状总结与分析 | 第18-19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5 研究内容与章节安排 | 第19-23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1.5.2 章节安排 | 第20-23页 |
2 轨道电路分路状态建模 | 第23-40页 |
2.1 ZPW-2000A型无绝缘轨道电路组成与工作原理 | 第23-25页 |
2.2 分路状态轨道电路建模 | 第25-37页 |
2.2.1 建模基本原理概述 | 第25-27页 |
2.2.2 轨道电路分路状态建模 | 第27-36页 |
2.2.3 分路状态车-地信息仿真实例 | 第36-37页 |
2.4 模型验证 | 第37-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3 分路不良对车、地监测数据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 第40-56页 |
3.1 分路不良对地面监测数据影响及变化规律 | 第40-44页 |
3.2 分路不良对机车信号数据影响及变化规律 | 第44-46页 |
3.3 其他参数对车、地信息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 第46-53页 |
3.3.1 道床电阻变化对车、地信息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 第46-50页 |
3.3.2 发送端阻抗不匹配对车、地信息的影响及变化规律 | 第50-53页 |
3.4 典型案例与预测思路分析 | 第53-55页 |
3.4.1 典型案例 | 第53-54页 |
3.4.2 预测思路分析 | 第54-55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4 轨道电路局部(瞬时)分路不良预测 | 第56-68页 |
4.1 预测方案设计 | 第56-57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57-61页 |
4.2.1 数据获取 | 第57-58页 |
4.2.2 特征提取 | 第58-61页 |
4.3 粒子群支持向量机模型预测原理 | 第61-65页 |
4.3.1 支持向量机预测模型 | 第61-63页 |
4.3.2 粒子群优化算法 | 第63-65页 |
4.4 局部(瞬时)分路不良预测与结果分析 | 第65-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5 轨道电路区段分路不良预测 | 第68-76页 |
5.1 预测方案设计 | 第68-69页 |
5.2 数据处理 | 第69-70页 |
5.2.1 数据获取 | 第69页 |
5.2.2 特征提取 | 第69-70页 |
5.3 支持向量机回归模型预测原理 | 第70-71页 |
5.4 区段分路不良预测与结果分析 | 第71-75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6 总体预测方案与仿真验证 | 第76-85页 |
6.1 总体预测方案 | 第76-77页 |
6.2 仿真验证 | 第77-84页 |
6.2.1 局部(瞬时)分路不良预测仿真验证 | 第77-81页 |
6.2.2 区段分路不良预测仿真验证 | 第81-84页 |
6.3 本章小结 | 第84-85页 |
7 总结与展望 | 第85-87页 |
7.1 研究总结 | 第85-86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图索引 | 第90-92页 |
表索引 | 第92-93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3-9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