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专用术语注释表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1.2 不等差错保护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构安排 | 第13-15页 |
第二章 H.264/AVC 视频编码标准概述 | 第15-30页 |
2.1 H.264/AVC 标准的基本框架 | 第15-19页 |
2.1.1 H.264/AVC 标准编解码原理 | 第16-17页 |
2.1.2 H.264/AVC 的档次和级 | 第17-19页 |
2.2 H.264/AVC 标准中的技术革新 | 第19-24页 |
2.3 H.264 码流的组织结构 | 第24-29页 |
2.3.1 H.264 语法元素的组织结构 | 第24-26页 |
2.3.2 H.264 网络传输单元 | 第26-29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9-30页 |
第三章 H.264 无线视频传输与码流分割策略 | 第30-40页 |
3.1 H.264 的无线传输与抗误码工具 | 第30-33页 |
3.1.1 H.264 在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 第30-31页 |
3.1.2 H.264/AVC 视频编码标准中的抗误码工具 | 第31-33页 |
3.2 数据分割与可伸缩视频编码技术(SVC) | 第33-35页 |
3.2.1 可伸缩视频编码(SVC) | 第33-35页 |
3.2.2 基于片层的数据分割 | 第35页 |
3.3 基于 NAL 单元的数据分割算法 | 第35-39页 |
3.3.1 设计思想 | 第35-36页 |
3.3.2 算法流程 | 第36-39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基于 16-HQAM 视频传输不等差错保护方法 | 第40-50页 |
4.1 HQAM 不等差错保护原理 | 第41-44页 |
4.1.1 分级正交幅度调制基本原理 | 第41-43页 |
4.1.2 16-HQAM 的误码率分析 | 第43-44页 |
4.2 基于 16-HQAM 的 UEP 方案与实现 | 第44-45页 |
4.2.1 所提方案的系统实现 | 第44-45页 |
4.2.2 视频重建质量的评价标准 | 第45页 |
4.3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 第45-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基于 64-HQAM 自适应视频传输不等差错保护方法 | 第50-59页 |
5.1 H.264/AVC 分层编码 | 第50-51页 |
5.2 64-HQAM 的分级调制模型 | 第51-53页 |
5.2.1 两个数据优先级的 64-HQAM | 第51-52页 |
5.2.2 多个数据优先级的 64-HQAM | 第52-53页 |
5.3 基于数据分割(DP)的自适应不等差错保护方法 | 第53-55页 |
5.4 仿真实验及性能分析 | 第55-5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9-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撰写的论文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