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宣大总督研究
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绪论 | 第10-25页 |
一、 明清督抚制度概述 | 第10-12页 |
二、 明代督抚研究状况 | 第12-21页 |
(一) 研究专著 | 第12-13页 |
(二) 专题论文 | 第13-18页 |
(三) 研究督抚的硕博论文 | 第18-20页 |
(四) 军事史研究中的督抚 | 第20-21页 |
三、 选题缘起与所用史料 | 第21-23页 |
四、 研究内容 | 第23-25页 |
第一章 宣大总督的设置 | 第25-47页 |
第一节 、明前期文臣军权的提升 | 第25-31页 |
一、 参赞军务 | 第25-28页 |
二、 总督军务 | 第28-29页 |
三、 小结 | 第29-31页 |
第二节 、景泰至弘治间宣大总督的派遣 | 第31-39页 |
一、 宣大总督始遣讨论 | 第31-32页 |
二、 宣大总督的派遣情况 | 第32-37页 |
三、 派遣时期总督军务的特点 | 第37-39页 |
第三节 、正德至嘉靖间宣大总督的派遣与设置 | 第39-47页 |
一、 正德时期宣大总督的设置与派遣 | 第39-41页 |
二、 嘉靖二十一年之前宣大总督的设置与派遣 | 第41-45页 |
三、 小结 | 第45-47页 |
第二章 宣大总督的职权 | 第47-76页 |
第一节 宣大总督的军事权 | 第47-58页 |
一、 传递军情 | 第47-50页 |
二、 预拟方略 | 第50-51页 |
三、 组织战守 | 第51-54页 |
四、 奏报功罪 | 第54-55页 |
五、 进一步的讨论 | 第55-58页 |
第二节 、宣大总督的粮饷权 | 第58-67页 |
一、 总督是否兼理粮饷 | 第58-59页 |
二、 定设时期宣大总督的粮饷权 | 第59-64页 |
三、 督理宣大粮饷户部侍郎的设置 | 第64-65页 |
四、 小结 | 第65-67页 |
第三节 、宣大总督的人事权 | 第67-76页 |
一、 定设之前宣大总督的人事权 | 第67-68页 |
二、 定设时期宣大总督的人事权 | 第68-76页 |
第三章 宣大总督的下属机构 | 第76-98页 |
第一节 、明代宣大总督的标兵 | 第76-90页 |
一、 “标兵”释义 | 第76-78页 |
二、 宣大总督标兵的演变 | 第78-88页 |
三、 进一步的讨论 | 第88-90页 |
第二节 、宣大总督的专职助手 | 第90-98页 |
一、 专职助手与佐贰官、幕僚的区别 | 第90-91页 |
二、 专职助手的设置及职责 | 第91-96页 |
三、 小结 | 第96-98页 |
第四章 宣大总督与北部边防 | 第98-119页 |
第一节 、宣大总督驻地的变动 | 第98-108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98-100页 |
二、 驻地的考证 | 第100-104页 |
三、 驻地变动与北边防御 | 第104-108页 |
第二节 、崇祯八年后金入晋与宣大总督的应对 | 第108-119页 |
一、 收“插”而入境 | 第108-109页 |
二、 入境过程 | 第109-115页 |
三、 处罚结果及分析 | 第115-119页 |
附论:宣大总督群体结构考察 | 第119-129页 |
一、 出身及籍贯 | 第119-122页 |
二、 选取来源及去向 | 第122-124页 |
三、 进士及第至担任总督所用时间及任期 | 第124-127页 |
四、 选拔方式 | 第127-129页 |
附录一:定设前宣大总督履历 | 第129-134页 |
附录二:定设时期宣大总督履历 | 第134-146页 |
参考文献 | 第146-152页 |
后记 | 第152-154页 |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 第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