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地球化学论文--同位素地质学与地质年代学论文

大气降水—洞穴滴水—现代碳酸盐沉积氧同位素传递研究--以福建玉华洞为例

中文摘要第2-4页
Abstract第4-5页
中文文摘第6-8页
目录第8-10页
绪论第10-24页
    1. 选题背景与意义第10-12页
    2. 基本原理与研究综述第12-19页
        2.1 同位素分馏基本原理第12-13页
        2.2 研究综述第13-19页
            2.2.1 大气降水氢氧稳定同位素研究第13-15页
            2.2.2 洞穴滴水稳定同位素研究第15-16页
            2.2.3 洞穴沉积物稳定氧同位素研究第16-17页
            2.2.4 洞穴水与沉积机理研究第17-19页
    3 存在问题与论文选题意义第19-20页
    4. 研究目标、内容、手段及技术路线第20-24页
        4.1. 研究目标第20页
        4.2. 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4.3. 研究方法和研究手段第21页
        4.4 研究的技术路线第21-23页
        4.5 论文工作量第23-24页
第一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第24-32页
    1.1 研究区域概况第24-26页
        1.1.1 地质地貌第24-25页
        1.1.2 气候第25-26页
        1.1.3 土壤第26页
        1.1.4 植被第26页
    1.2 采样点介绍第26-27页
    1.3 样品采集与现场监测第27-29页
    1.4 实验室分析第29-32页
第二章 玉华洞降水稳定氢氧同位素第32-40页
    2.1 大气降水δ~(18)O与温度和降水第33-36页
    2.2 降水δ~(18)O与水汽和大气环流关系分析第36-39页
    2.3 小结第39-40页
第三章 洞穴滴水与沉积物δ~(18)O第40-52页
    3.1 玉华洞滴水物理、化学特征第40-46页
        3.1.1 滴水速率第40-42页
        3.1.2 滴水电导率第42-43页
        3.1.3 滴水Ca~(2+)、Mg~+离子第43-46页
    3.2 玉华洞洞穴次生沉积物特征第46页
    3.3 洞穴滴水δ~(18)O第46-49页
    3.4 洞穴次生沉积物δ~(18)O特征第49-50页
    3.5 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第52-54页
    4.1 结论第52页
    4.2 不足之处与展望第52-54页
参考文献第54-62页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第62-64页
致谢第64-68页
个人简历第68-72页

论文共7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闽江河口湿地土壤反硝化潜力
下一篇:秸秆还田对福州稻田土壤碳库、甲烷与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