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前言 | 第8-13页 |
1.1 玉米 | 第8页 |
1.2 玉米小斑病 | 第8-11页 |
1.2.1 发生与危害 | 第8页 |
1.2.2 症状 | 第8-9页 |
1.2.3 病原菌 | 第9页 |
1.2.4 防治 | 第9-11页 |
1.3 甲氧基丙烯酸酯类药剂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3.1 历史和现状 | 第11页 |
1.3.2 作用机制及抗性风险 | 第11-12页 |
1.4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2.1 试验材料 | 第13-14页 |
2.1.1 供试材料 | 第13页 |
2.1.2 供试培养基 | 第13页 |
2.1.3 供试药剂 | 第13-14页 |
2.2 试验方法 | 第14-17页 |
2.2.1 玉米小斑病菌对不同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 第14-15页 |
2.2.2 25%阿米西达SC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效果 | 第15-17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40页 |
3.1 玉米小斑病菌室内药剂筛选 | 第17-25页 |
3.2 玉米小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及SHAM的增效作用 | 第25-34页 |
3.2.1 玉米小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测定 | 第25-33页 |
3.2.2 SHAM对嘧菌酯的增效作用 | 第33-34页 |
3.3 田间药效试验 | 第34-40页 |
3.3.1 25%阿米西达防治不同品种玉米小斑病的效果 | 第34-36页 |
3.3.2 25%阿米西达SC和 50%醚菌酯防治玉米小斑病的效果比较 | 第36-38页 |
3.3.3 不同药剂处理对不同玉米产量影响 | 第38-40页 |
4 讨论与结论 | 第40-43页 |
4.1 玉米小斑病菌室内药剂筛选 | 第40页 |
4.2 玉米小斑病菌对嘧菌酯的敏感性基线 | 第40-41页 |
4.3 25%阿米西达SC对玉米小斑病的防治与增产效果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