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财政法论文--金融法论文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法律制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2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1.1 选题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文献综述第10-11页
        1.2.1 国内研究成果第10-11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1页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11-12页
第二章 互联网金融概述及风险监管的必要性第12-20页
    2.1 互联网金融概述第12-16页
        2.1.1 互联网金融的定义第12页
        2.1.2 互联网金融的特点第12-13页
        2.1.3 互联网金融的参与主体第13-14页
        2.1.4 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历程第14页
        2.1.5 互联网金融的主要模式第14-16页
    2.2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第16-18页
        2.2.1 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区别第16-17页
        2.2.2 互联网金融和传统金融的联系第17-18页
    2.3 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必要性第18-20页
        2.3.1 引导民间资本合法化运作的必然要求第18页
        2.3.2 发展电子商务消费经济的必然要求第18-19页
        2.3.3 提升资金配置效率和金融服务质量的必然要求第19页
        2.3.4 提供多样化的金融创新产品的必然要求第19-20页
第三章 互联网金融风险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第20-28页
    3.1 互联网金融存在更强的系统性风险第20-23页
        3.1.1 案例——阿里金融发展始末第20页
        3.1.2 系统性风险的内涵第20-21页
        3.1.3 我国互联网金融存在更强的系统性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第21-23页
    3.2 互联网金融具有更大的流动性风险第23-26页
        3.2.1 案例——P2P金融企业的倒闭潮第23页
        3.2.2 流动性风险的内涵第23-24页
        3.2.3 互联网金融具有更大的流动性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第24-26页
    3.3 互联网金融存在新的风险种类——网络自身的风险第26-28页
        3.3.1 案例——支付宝的网络技术漏洞第26页
        3.3.2 网络技术和网络安全风险的内涵第26-27页
        3.3.3 互联网金融存在网络自身风险的表现及成因分析第27-28页
第四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立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28-34页
    4.1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体制及存在的问题第28-29页
        4.1.1 分业经营和分业监管模式的确立及发展第28-29页
        4.1.2 我国互联网金融分业监管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9页
    4.2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具体法律制度及存在的问题第29-34页
        4.2.1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立法现状第29-30页
        4.2.2 互联网金融主体法律地位问题第30-31页
        4.2.3 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市场准入问题第31-32页
        4.2.4 互联网金融企业信息披露问题第32-33页
        4.2.5 技术风险监管体系不健全问题第33-34页
第五章 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立法实践及启示第34-37页
    5.1 立法概述第34页
    5.2 国外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的立法经验第34-36页
    5.3 小结第36-37页
第六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风险防范法律机制的构建第37-50页
    6.1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原则的几点基本考虑第37-39页
        6.1.1 注重虚实相结合第37页
        6.1.2 兼顾效率、公平和安全第37-38页
        6.1.3 适度监管原则第38页
        6.1.4 协调统一的原则第38-39页
        6.1.5 兼顾规则性监管和原则性监管第39页
    6.2 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法律机制的构建第39-50页
        6.2.1 健全互联网金融风险监管的立法第39-42页
        6.2.2 实施混业监管模式,防范系统性风险第42-44页
        6.2.3 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第44-45页
        6.2.4 完善社会征信体系第45-47页
        6.2.5 建立互联网金融风险内控制度第47页
        6.2.6 加强行业自律组织的构建第47-48页
        6.2.7 建立互联网金融的网络技术安全保障体系第48-50页
第七章 结语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4-55页
致谢第55页

论文共5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收入差距互动关系研究
下一篇:我国个人住房房产税法律制度研究--以上海、重庆试点城市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