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4页 |
1.1 白癜风 | 第11-13页 |
1.1.1 白癜风危害 | 第11页 |
1.1.2 黑素细胞 | 第11-12页 |
1.1.3 传统白癜风治疗方法 | 第12-13页 |
1.2 组织工程和组织工程皮肤 | 第13-17页 |
1.2.1 组织工程 | 第13-14页 |
1.2.2 组织工程材料 | 第14-15页 |
1.2.3 组织工程皮肤 | 第15页 |
1.2.4 组织工程技术治疗白癜风 | 第15-16页 |
1.2.5 黑素细胞在组织工程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静电纺丝 | 第17-22页 |
1.3.1 静电纺丝简介 | 第17-18页 |
1.3.2 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的应用 | 第18-19页 |
1.3.3 静电纺丝工作原理 | 第19页 |
1.3.4 静电纺丝工艺影响因素 | 第19-21页 |
1.3.5 壳聚糖静电纺丝的研究 | 第21-22页 |
1.3.6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在组织工程的应用 | 第22页 |
1.4 课题提出与研究思路 | 第22-24页 |
第二章 壳聚糖/PEO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研究 | 第24-37页 |
2.1 引言 | 第24-25页 |
2.2 实验部分 | 第25-28页 |
2.2.1 原料和试剂 | 第25页 |
2.2.2 壳聚糖/PEO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 第25-26页 |
2.2.3 壳聚糖/PEO溶液及纳米纤维膜表征 | 第26-28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28-36页 |
2.3.1 不同质量分数的壳聚糖/PEO溶液对粘度的影响 | 第28页 |
2.3.2 壳聚糖/PEO纳米纤维膜厚度 | 第28-29页 |
2.3.3 纳米纤维膜红外光谱 | 第29-30页 |
2.3.4 壳聚糖/PEO静电纺丝工艺条件确立 | 第30-31页 |
2.3.5 不同中和条件对纳米纤维膜形态的影响 | 第31-32页 |
2.3.6 壳聚糖/PEO纳米纤维膜交联 | 第32-33页 |
2.3.7 纳米纤维膜的吸水率 | 第33-34页 |
2.3.8 纳米纤维膜泡水后的稳定性 | 第34-3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黑素细胞复合膜的构建 | 第37-48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实验部分 | 第37-41页 |
3.2.1 原料和试剂 | 第37-38页 |
3.2.2 黑素细胞复合膜的构建 | 第38页 |
3.2.3 黑素细胞形态表征 | 第38-39页 |
3.2.4 黑素细胞的贴附 | 第39页 |
3.2.5 黑素细胞增殖 | 第39-40页 |
3.2.6 单个黑素细胞的黑素含量 | 第40-41页 |
3.3 结果与讨论 | 第41-47页 |
3.3.1 黑素细胞形态 | 第41-43页 |
3.3.2 黑素细胞的贴附 | 第43-44页 |
3.3.3 黑素细胞增殖 | 第44-45页 |
3.3.4 单个黑素细胞黑素含量 | 第45-46页 |
3.3.5 壳聚糖/PEO纳米纤维膜生物相容性评价 | 第46-4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PEO对纳米纤维膜的生物相容性的影响 | 第48-60页 |
4.1 引言 | 第48页 |
4.2 实验部分 | 第48-52页 |
4.2.1 原料和试剂 | 第48页 |
4.2.2 不同共混比例的壳聚糖/PEO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 第48-49页 |
4.2.3 不同共混比例的壳聚糖/PEO溶液及纳米纤维膜表征 | 第49-50页 |
4.2.4 不同共混比例纳米纤维膜的黑素细胞复合膜构建 | 第50页 |
4.2.5 黑素细胞形态 | 第50页 |
4.2.6 黑素细胞增殖 | 第50-51页 |
4.2.7 单个细胞的黑素含量 | 第51-52页 |
4.3 结果与讨论 | 第52-59页 |
4.3.1 不同共混比例的壳聚糖/PEO纳米纤维膜性能 | 第52页 |
4.3.2 不同共混比例壳聚糖/PEO纳米纤维膜红外光谱 | 第52-54页 |
4.3.3 纳米纤维膜泡水后稳定性 | 第54-56页 |
4.3.4 黑素细胞形态 | 第56-57页 |
4.3.5 不同共混比例纳米纤维膜上黑素细胞增殖 | 第57-58页 |
4.3.6 不同共混比例纳米纤维膜上单个细胞黑素含量 | 第58-59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
作者简历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