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第一章 行政裁量的概念界定 | 第13-19页 |
1.1 不确定法律概念与行政裁量关系之争 | 第13-16页 |
1.1.1 区别说 | 第14-16页 |
1.1.2 无区别说 | 第16页 |
1.2 行政裁量的概念界定 | 第16-19页 |
第二章 服务行政下行政裁量控制必要性 | 第19-24页 |
2.1 服务行政下行政裁量控制必要性分析 | 第19-21页 |
2.2 服务行政下行政裁量控制的基本思路 | 第21-24页 |
2.2.1 积极控权指导思想 | 第22页 |
2.2.2 行政裁量权的扩散转移与聚合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服务行政下行政裁量的控制特点及要求 | 第24-32页 |
3.1 服务行政下行政裁量的控制特点 | 第24-27页 |
3.1.1 行政裁量法律适用规则的缺失亟需软法规制 | 第24-26页 |
3.1.2 契约与合意的广泛运用带来新控制问题 | 第26-27页 |
3.1.3 裁量失范的隐蔽性增大了控制难点 | 第27页 |
3.2 服务行政下行政裁量的控制要求 | 第27-32页 |
3.2.1 行政裁量理念——服务本位 | 第28页 |
3.2.2 行政裁量具体标准——实质合理性的最佳裁量 | 第28-30页 |
3.2.3 行政裁量目标——以利益最大化衡量为导向 | 第30页 |
3.2.4 行政裁量方式——注重协商合作,寻求合意 | 第30-31页 |
3.2.5 行政裁量过程——正式程序与非正式程序并举 | 第31-32页 |
第四章 完善服务行政下行政裁量控制的策略 | 第32-41页 |
4.1 控制重心由立法控制向日常的行政自制转变 | 第32-35页 |
4.1.1 行政裁量的控制重心在行政自制 | 第33-35页 |
4.1.2 行政自制的核心手段是软法规制 | 第35页 |
4.2 由一元主体控制向多元主体控制转变 | 第35-36页 |
4.3 控制范围由静态向动态的过程控制转变 | 第36-38页 |
4.4 多种控制模式下的综合控制 | 第38-41页 |
第五章 完善服务行政下行政裁量控制的建议 | 第41-51页 |
5.1 完善行政裁量行政行为的立法规制 | 第41-44页 |
5.1.1 完善行政裁量的司法审查标准体系 | 第41-42页 |
5.1.2 强化第三人保护制度 | 第42-43页 |
5.1.3 规范、统一行政听证制度 | 第43-44页 |
5.2 加强制度建设,提升行政自制水平 | 第44-49页 |
5.2.1 完善行政自制的规则控制 | 第44-45页 |
(一)提升规则制定技术水平 | 第44页 |
(二) 拓展行政裁量基准制度运用范围 | 第44-45页 |
5.2.2 拓展、完善行政自制各项制度 | 第45-46页 |
(一)完善现有制度 | 第45页 |
(二) 探索、试点配套制度 | 第45-46页 |
5.2.3 畅通“自制”与“他制”的联动沟通机制 | 第46-49页 |
5.3 加大对行政裁量的司法控制力度 | 第49-51页 |
5.3.1 明确行政裁量行为合法性审查的具体、客观标准 | 第49页 |
5.3.2 细化、丰富行政赔偿类型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8页 |
在校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