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利工程基础科学论文--水力学论文--波浪水力学论文

波浪在斜坡上的传播破碎及沿岸流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第8页
    1.2 相关研究工作的综述第8-17页
        1.2.1 破碎带波浪变形特性和实验研究第8-14页
        1.2.2 波浪运动的数值模拟方法及沿岸流研究第14-17页
    1.3 本文的工作第17-19页
第二章 波浪的破碎第19-27页
    2.1 波浪的破碎波高第19-23页
        2.1.1 破碎波高与深水波高的比值第19-20页
        2.1.2 破碎波高与破碎水深的比值第20-22页
        2.1.3 破碎波高与其它波浪条件的关系第22-23页
    2.2 波浪的破碎类型及其划分第23-27页
        2.2.1 波浪的破碎类型第23-24页
        2.2.2 波浪破碎类型的划分第24-25页
        2.2.3 波浪破碎的判定第25-27页
第三章 斜坡上波浪传播与破碎的实验研究第27-41页
    3.1 实验研究的意义和目的第27-28页
    3.2 实验装备及方案第28-31页
        3.2.1 波浪水槽的地形布置及实验装备第28-30页
        3.2.2 斜坡上传感器的布置第30-31页
        3.2.3 实验中波浪破碎的判定第31页
    3.3 实验过程及现象描述第31-33页
        3.3.1 实验过程第31-32页
        3.3.2 实验现象描述第32-33页
    3.4 实验数据记录与整理第33-41页
        3.4.1 数据记录与处理第33-34页
        3.4.2 数据整理与绘图第34-41页
第四章 斜坡上波浪传播与破碎的研究第41-66页
    4.1 研究模型的基本假定第41-42页
    4.2 基本方程第42-44页
        4.2.1 基本方程的建立第42-43页
        4.2.2 基本方程的简化第43-44页
    4.3 基本方程中各项表达式的确定第44-52页
        4.3.1 波浪特性描述第44-48页
        4.3.2 波浪的辐射应力项第48页
        4.3.3 床面摩阻引起的能量损失项第48-51页
        4.3.4 紊动耗散引起的能量损失项第51-52页
    4.4 控制方程的求解第52页
    4.5 数值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的比较第52-66页
第五章 基于PLIC—VOF的二维数值模型第66-98页
    5.1 自由面流动问题的数值方法第66-71页
        5.1.1 MAC 方法第66-68页
        5.1.2 VOF 方法第68-70页
        5.1.3 Level-set 方法第70-71页
    5.2 大涡模拟的基本理论第71-78页
        5.2.1 大涡模拟的理论基础第72-73页
        5.2.2 大涡模拟的筛滤方法第73-74页
        5.2.3 亚格子尺度模型第74-78页
    5.3 数值模型的基本控制方程第78-80页
    5.4 方程离散及求解第80-82页
    5.5 多重网格法第82-85页
    5.6 边界条件第85页
    5.7 PLIC-VOF2D 二维算法第85-94页
    5.8 模型验证及算例第94-98页
第六章 二维波浪数值水槽及波浪变形计算第98-107页
    6.1 波浪数值水槽的建立第98-101页
        6.1.1 出流边界条件第98-99页
        6.1.2 入流边界条件第99-101页
    6.2 数值波浪水槽的验证第101-107页
第七章 沿岸流研究第107-116页
    7.1 沿岸流控制方程第107-108页
    7.2 控制方程中各项的确定第108-109页
    7.3 控制方程求解第109-110页
    7.4 波浪的增水和减水第110-112页
    7.5 数据验证第112-116页
第八章 结论和建议第116-117页
致谢第117-11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第118-119页
参考文献第119-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无人机自主飞行控制系统设计
下一篇:士兵射击辅助训练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