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有机化学论文

LCST离子相互作用的设计及用于蛋白质的智能保护

中文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38页
    1.1 离子相互作用及蛋白质的热保护第10-20页
        1.1.1 离子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第10-13页
        1.1.2 聚N-异丙基丙烯酰胺的温敏性及其在生物工程方向的应用第13-14页
        1.1.3 蛋白质的变性及其热稳定的研究第14-20页
    1.2 无机纳米簇的制备和应用第20-24页
        1.2.1 无机纳米簇的制备第20-23页
        1.2.2 无机纳米簇的特性及应用第23-24页
    1.3 表面增强拉曼(SERS)光谱第24-26页
        1.3.1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的增强机理第24-25页
        1.3.2 表面增强拉曼基底的制备第25-26页
    参考文献第26-38页
第二章 LCST诱导的离子相互作用及其对蛋白质的热保护第38-65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实验部分第39-46页
        2.2.1 原料与试剂第40-41页
        2.2.2 仪器与测试第41页
        2.2.3 N-异丙基丙烯酰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NIPAM-co-DAC))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第41-42页
        2.2.4 P(NIPAM-co-DAC)共聚物-水溶液和共聚物-胃蛋白酶溶液的浊度测试第42-43页
        2.2.5 P(NIPAM-co-DAC)共聚物与电负性的聚苯乙烯(PS)微球的作用第43-44页
        2.2.6 不同组分的P(NIPAM-co-DAC)共聚物对胃蛋白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第44-45页
        2.2.7 不同组分的P(NIPAM-co-DAC)共聚物对其他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第45-46页
    2.3 结果与讨论第46-61页
        2.3.1 P(NIPAM-co-DAC)共聚物的表征第46-50页
        2.3.2 P(NIPAM-co-DAC)共聚物与胃蛋白酶的强相互作用及其温度依赖性第50-51页
        2.3.3 P(NIPAM-co-DAC)共聚物与电负性的聚苯乙烯(PS)微球的作用第51-55页
        2.3.4 不同组分P(NIPAM-co-DAC)共聚物对胃蛋白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第55-58页
        2.3.5 不同组分P(NIPAM-co-DAC)共聚物对其他酶热稳定性的影响第58-61页
    2.4 本章小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5页
第三章 金纳米簇的制备及其可逆解离第65-80页
    3.1 引言第65-66页
    3.2 实验部分第66-71页
        3.2.1 原料与试剂第66-67页
        3.2.2 仪器与测试第67页
        3.2.3 金纳米粒子的制备第67-68页
        3.2.4 PEG的巯基化改性第68-70页
        3.2.5 Thiol-ene click反应制备pH响应交联分子第70页
        3.2.6 RAFT法合成聚丙烯酸(PAA)第70页
        3.2.7 金纳米粒子的组装第70-71页
    3.3 结果与讨论第71-77页
        3.3.1 金纳米粒子的表征第71页
        3.3.2 PEG的巯基化改性的表征第71-73页
        3.3.3 金纳米簇的表征第73-75页
        3.3.4 金纳米簇的可逆解离第75-77页
    3.4 本章小结第77-78页
    参考文献第78-80页
第四章 纳米金/银修饰的微球的制备及其作为高效拉曼增强基底的研究第80-90页
    4.1 引言第80-81页
    4.2 实验部分第81-82页
        4.2.1 原料与试剂第81页
        4.2.2 仪器与测试第81页
        4.2.3 金/银纳米粒子的制备第81-82页
        4.2.4 巯基化杂化及空心二氧化硅微球的制备第82页
        4.2.5 在杂化或空心微球的外表面修饰金或银纳米粒子第82页
        4.2.6 拉曼实验第82页
    4.3 结果与讨论第82-86页
        4.3.1 复合粒子的表征第82-84页
        4.3.2 复合粒子作为拉曼增强基底的应用第84-86页
    4.4 本章小结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0页
第五章 全文总结第90-91页
作者简介第91页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论文第91-92页
致谢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芩栀清胰饮治疗慢性胰腺炎脾胃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下一篇:疏肝和胃抑酸降逆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