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药学论文--药物基础科学论文

新型5-HT1A受体激动剂的发现及其激活机制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方法概述第8-25页
    1.1 引言第8-11页
    1.2 基于结构的药物设计第11-16页
        1.2.1 蛋白质结构预测第11-12页
            1.2.1.1 同源模建法第11-12页
            1.2.1.2 穿针引线法第12页
            1.2.1.3 从头预测法第12页
        1.2.2 蛋白活性位点分析第12-13页
        1.2.3 分子对接第13-14页
        1.2.4 虚拟筛选方法第14-15页
        1.2.5 全新药物设计第15-16页
    1.3 基于配体的药物设计第16-17页
        1.3.1 CoMFA第16-17页
        1.3.2 CoMSIA第17页
    1.4 药效团模型第17-18页
    1.5 分子动力学模拟第18-19页
    1.6 量子化学计算第19-20页
    1.7 论文总体安排第20-21页
    参考文献第21-25页
第二章 新型5-HT_(1A)受体激动剂的发现及其激活机制的研究第25-51页
    2.1 引言第25-28页
    2.2 5-HT_(1A)受体的同源模建第28-31页
        2.2.1 方法与模型第28-29页
        2.2.2 结果与讨论第29-31页
    2.3 R-8-OH-DPAT-5-HT_(1A)受体复合物的构建第31-32页
        2.3.1 方法与模型第31页
        2.3.2 结果与讨论第31-32页
    2.4 R-8-OH-DPAT与5-HT_(1A)分子动力学模拟第32-34页
        2.4.1 方法与模型第32-33页
        2.4.2 结果与讨论第33-34页
    2.5 药效团模型的构建第34-37页
        2.5.1 方法与模型第34-35页
        2.5.2 结果与讨论第35-37页
    2.6 虚拟筛选与活性测试第37-41页
        2.6.1 方法与模型第37-39页
        2.6.2 活性测试第39-41页
            2.6.2.1 亲和力实验第39页
            2.6.2.2 [~(35)S]GTPγS功能实验第39-41页
    2.7 5-HT_(1A)受体激活机制的研究第41-46页
        2.7.1 方法与模型第41页
        2.7.2 结果与讨论第41-46页
            2.7.2.1 FW01与5-HT_(1A)R的结合模式第41-43页
            2.7.2.2 FW01诱导的5-HT_(1A)R构象变化第43-45页
            2.7.2.3 5-HT_(1A)R激活机制模型第45-46页
    2.8 本章小结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51页
第三章 CADD在药物化学研究中的应用举例第51-61页
    3.1 引言第51页
    3.2 运用量子化学计算研究美普他酚两种稳定构象态之间的转化第51-55页
        3.2.1 引言第51-54页
        3.2.2 方法与模型第54页
        3.2.3 结果与讨论第54-55页
    3.3 吲哚哌嗪类选择性D3受体配基的合理药物设计第55-58页
        3.3.1 引言第55-56页
        3.3.2 方法与模型第56页
        3.3.3 结果与讨论第56-58页
    3.4 本章小结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1页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第61-63页
致谢第63-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改良式腹腔镜下腹膜代阴道成形术临床分析
下一篇:欧洲资产证券化发展研究及对中国的启示--以西班牙实践经验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