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研究 | 第12页 |
1.2.2 产业发展动力因素研究 | 第12-13页 |
1.2.3 产业系统动力学仿真研究 | 第13页 |
1.2.4 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 | 第13-14页 |
1.3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1.4.2 主要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与问题研究 | 第17-27页 |
2.1 碳纤维产业发展概述 | 第17-19页 |
2.1.1 国内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 第17-18页 |
2.1.2 国外碳纤维产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 第18-19页 |
2.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SCP范式研究 | 第19-25页 |
2.2.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 | 第19-23页 |
2.2.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市场行为分析 | 第23页 |
2.2.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绩效分析 | 第23-25页 |
2.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问题分析 | 第25-2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内外部动力研究 | 第27-37页 |
3.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动力 | 第27-30页 |
3.1.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动力的确定 | 第27-28页 |
3.1.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动力间的耦合 | 第28-30页 |
3.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外部动力研究 | 第30-34页 |
3.2.1 控制系统的一般稳定性理论 | 第30页 |
3.2.2 基于控制理论的产业效益增长概率方程 | 第30-34页 |
3.2.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外部动力措施 | 第34页 |
3.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 | 第34-36页 |
3.3.1 垄断竞争市场的技术创新理论 | 第34-35页 |
3.3.2 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型 | 第35-36页 |
3.3.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的动因分析 | 第3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G-ME模型的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因素研究 | 第37-50页 |
4.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因素的确定 | 第37-38页 |
4.2 基于灰色关联聚类的灰类敏感度模型构建 | 第38-44页 |
4.2.1 评价指标的无量纲化处理 | 第38-39页 |
4.2.2 基于特征序列灰关联度的评估对象聚类过程 | 第39-40页 |
4.2.3 灰类敏感度系数的构建 | 第40页 |
4.2.4 基于灰类敏感度系数的客观权重极大熵配置模型构建 | 第40-44页 |
4.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因素的模型分析 | 第44-48页 |
4.3.1 产业内部的灰色关联聚类 | 第44-46页 |
4.3.2 产业发展因素的灰类敏感度系数计算 | 第46-47页 |
4.3.3 产业发展因素的权重求解 | 第47-48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48-50页 |
第五章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建模 | 第50-61页 |
5.1 系统动力学仿真方法 | 第50-52页 |
5.1.1 仿真方法的选择 | 第50页 |
5.1.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结构 | 第50-51页 |
5.1.3 系统动力学仿真的基本步骤 | 第51-52页 |
5.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仿真模型框架 | 第52-54页 |
5.2.1 建模目的和假设 | 第52页 |
5.2.2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适用性 | 第52-53页 |
5.2.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系统动力学仿真流程 | 第53-54页 |
5.3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的子系统划分 | 第54-58页 |
5.3.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技术创新子系统 | 第55页 |
5.3.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带动子系统 | 第55-56页 |
5.3.3 江苏省碳纤维市场竞争力子系统 | 第56-57页 |
5.3.4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社会经济效益子系统 | 第57-58页 |
5.4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动力学模型构建 | 第58-60页 |
5.4.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模型方程和参数的确定 | 第58-59页 |
5.4.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 | 第59-60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及策略选择 | 第61-80页 |
6.1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系统动力学模型检验 | 第61-62页 |
6.1.1 结构一致性检验 | 第61页 |
6.1.2 行为一致性检验 | 第61-62页 |
6.2 江苏省碳纤维产业系统动力学仿真分析 | 第62-73页 |
6.2.1 技术研发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62-64页 |
6.2.2 产业资源优势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64-67页 |
6.2.3 政策扶持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67-70页 |
6.2.4 市场需求对江苏省碳纤维产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 第70-73页 |
6.3 全局策略组合对产业仿真场景的检验 | 第73-79页 |
6.3.1 全局策略组合参照情景 | 第73-74页 |
6.3.2 全局策略组合对比情景 | 第74-79页 |
6.3.3 全局策略组合检验结果分析与选择 | 第79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79-80页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80-82页 |
7.1 结论 | 第80页 |
7.2 展望 | 第80-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6-87页 |
附录 | 第87-9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