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补贴的利用与反补贴措施的平衡点--以补贴不利影响的救济问题为线索
|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8-20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 ·研究方法 | 第9页 |
| ·文献研究法 | 第9页 |
| ·实证研究法 | 第9页 |
|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 第2章 政府补贴问题基本分析 | 第20-30页 |
| ·政府补贴的起源与形成 | 第20页 |
| ·政府补贴与反补贴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 第20-22页 |
| ·政府补贴的认定 | 第22-30页 |
| ·补贴与反补贴法律的历史沿革 | 第22-24页 |
| ·提供主体:政府 | 第24页 |
| ·提供手段:财政资助 | 第24-26页 |
| ·提供结果:利益 | 第26-28页 |
| ·补贴专向性 | 第28-30页 |
| 第3章 政府补贴不利影响的分析 | 第30-42页 |
| ·政府补贴造成另一成员国内产业的损害 | 第30-36页 |
| ·同类产品 | 第30-32页 |
| ·国内产业 | 第32-33页 |
| ·损害 | 第33-35页 |
| ·补贴和损害的因果关系 | 第35-36页 |
| ·政府补贴造成其他成员的利益丧失或减损 | 第36-37页 |
| ·政府补贴严重侵害另一成员的利益 | 第37-42页 |
| ·严重侵害的判断标准 | 第37-39页 |
| ·反论严重侵害的法律事实 | 第39-40页 |
| ·严重侵害的推定 | 第40-42页 |
| 第4章 政府补贴不利影响的救济程序 | 第42-51页 |
| ·直接救济 | 第42-45页 |
| ·磋商 | 第42页 |
| ·专家组程序 | 第42-43页 |
| ·上诉程序 | 第43-44页 |
| ·裁决和建议的实施 | 第44-45页 |
| ·间接救济 | 第45-49页 |
| ·发起调查 | 第45-46页 |
| ·反补贴立案 | 第46页 |
| ·反补贴调查 | 第46-47页 |
| ·初步裁定、临时措施与价格承诺 | 第47页 |
| ·反补贴税的征收、追溯 | 第47-48页 |
| ·行政复审和司法审查 | 第48-49页 |
| ·两种程序的关系和评述 | 第49-51页 |
| 第5章 中国政府反补贴救济策略 | 第51-55页 |
| ·转变政府职能 | 第51页 |
| ·完善国内补贴与反补贴立法 | 第51-52页 |
| ·及时调整国内补贴政策 | 第52页 |
| ·积极参与补贴与反补贴规则的外交谈判 | 第52-53页 |
| ·利用反补贴预警机制和多方联动机制 | 第53页 |
| ·充分利用 WTO 争端解决规则 | 第53-55页 |
| 结语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60页 |
| 附录 | 第60-82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84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