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15页 |
0.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11页 |
0.2 国内外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0.2.1 国外研究 | 第11-12页 |
0.2.2 国内研究 | 第12-13页 |
0.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3页 |
0.4 本文的创新及不足 | 第13-15页 |
0.4.1 创新 | 第13-14页 |
0.4.2 不足 | 第14-15页 |
1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与偿付能力监管的理论基础 | 第15-19页 |
1.1 偿付能力概述 | 第15-18页 |
1.1.1 偿付能力 | 第15页 |
1.1.2 偿付能力额度 | 第15-16页 |
1.1.3 偿付能力的影响因素 | 第16-17页 |
1.1.4 影响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的风险 | 第17-18页 |
1.2 偿付能力监管概述 | 第18-19页 |
1.2.1 偿付能力监管涵义 | 第18页 |
1.2.2 偿付能力监管的必要性 | 第18-19页 |
2 国外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方法及借鉴 | 第19-26页 |
2.1 欧盟的偿付能力监管 | 第19-21页 |
2.1.1 关于欧盟的偿付能力监管内容及其发展 | 第19页 |
2.1.2 关于欧盟指令 II 改革的进程 | 第19-21页 |
2.2 美国偿付能力监管方法分析 | 第21-26页 |
2.2.1 风险资本要求法(RBC) | 第22-23页 |
2.2.2 美国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 | 第23-26页 |
3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 第26-31页 |
3.1 我国寿险偿付能力监管发展历史 | 第26-27页 |
3.2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内容 | 第27-29页 |
3.2.1 约束最低资本金 | 第27页 |
3.2.2 监管充足水平和测算标准的规定 | 第27-28页 |
3.2.3 分级监管 | 第28页 |
3.2.4 严格的惩罚措施 | 第28-29页 |
3.2.5 动态偿付能力监管试行阶段 | 第29页 |
3.3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的问题 | 第29-31页 |
4 我国寿险公司偿付能力实证分析 | 第31-40页 |
4.1 背景介绍 | 第31页 |
4.2 实证分析 | 第31-38页 |
4.2.1 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步骤 | 第31-32页 |
4.2.2 样本数据与指标 | 第32-38页 |
4.3 结论 | 第38-40页 |
5 完善我国寿险公司的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 | 第40-48页 |
5.1 监督预警指标的优化 | 第41-42页 |
5.2 保证监管指标体系真实性的相关配套措施 | 第42-48页 |
5.2.1 监管会计信息的完善 | 第42-45页 |
5.2.2 寿险公司偿付能力监管指标体系的正确运用 | 第45-48页 |
参考文献 | 第48-51页 |
致谢 | 第51-52页 |